没想到瞿振渝的脸更红了,指着图纸低声说道“这支枪我判断的射速较高,你看我在这枪尾部分还特意做了缓冲座,强制降低射速。就是这样我估计射速也在800到900发每分钟,就叫它波波杀吧,面对敌人,能一波一波地杀干净。”
“好名字,这样才霸气!”康宝龄由衷赞叹道。
实际上,瞿振渝就是搞得苏式“波波沙”冲锋枪,因为第一次偷剽大师的名作,心里发虚,不禁抑制不住脸红害羞,还不敢自己乱起名字,取了个“波波杀”的谐音,聊作恕罪而已。但这杆枪,出自老毛子的血统,容错率高,好用故障少,十分适应像中国这样的军队,士兵射击训练不足,文化不高的实际情况。只要拿起来“突突”,管你对面是什么精锐,这么高的射速,是谁都给打成筛子了。
对后二份图纸,瞿振渝脸色就比较正常了,虽然也是剽窃自后世,但自己还是根据经验做了改良的。一件是短小精悍的枪挂榴弹发射器,还有就是配套的枪射榴弹,都是仿自苏军的制式装备。和美国人用的不一样,瞿振渝选的是整体式枪射榴弹,没有弹壳,也不采用高低压转换发射原理。是用榴弹体内的发射药直接把榴弹整个射出去,射击精度比美式的还要高点,制造成本也低不少,而且工艺技术比高低压转换方式的榴弹更简单,当下的设备就能规模化生产。
这是用来对抗日军普遍装备的掷弹筒的,有效射程不亚于日军,不依赖于老兵的经验。新兵只要稍加训练,就能使用,而且精度肯定高于掷弹筒。瞿振渝设想,这枪挂榴弹发射器就和新冲锋枪装配在一起,挂在冲锋枪管下方,抬手就能打。一个班的士兵,除了机枪,再装备两支冲锋枪,配上榴弹发射器,就能很好地组成三个作战小组,对于当下中国军队根本就没有班组战术雏形的情况,能用这些武器,促进新式的班组战术的革新。
草图经过康宝龄几人精心的绘制,技工们再按照图纸试制了几支样枪及榴弹,进入了试验阶段。冲锋枪采用的是盒子炮使用的手枪弹,这种枪弹本身就和苏俄的“波波沙”冲锋枪一致,只是两国在口径叫法上有区别,中国叫763毛瑟手枪弹,而俄国叫762托卡列夫手枪弹,实际上就是一回事。采用这种手枪弹的好处是,在中国这种手枪弹存量很多,各地都能制造,方便战时的枪弹供应。
该枪的射速确如瞿振渝估计的那样,高达900发每分钟,一个35发的弹匣,十秒不到就能打光,基本上算是在向外泼洒子弹了。为此瞿振渝考虑再把原装的71发弹鼓设计出来,保证火力输出的持续性。看样子,这“波波沙”配弹鼓也是有道理的,虽然很影响武器的携行便利性,但士兵手握一枝弹容量大的武器,信心也能增强不少。为了保持射击时枪的稳定,瞿振渝在榴弹发射器上新增加的手枪式握把就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实验表明,冲锋枪安装上枪挂榴弹发射器,原来握枪身的左手,改握到这手枪握把上,能保持很好的指向性和稳定性,射击精确度意外地得到了明显提高。
整个试制小组被这轻易就取得的成就给高兴坏了,迫不及待地报告了厂方,厂里又报告了藏式毅省长。一省之长藏式毅听了心里大乐,春节一过就降尊纡贵地来到厂里,要验收成果,好向少帅就任民国三军副总司令献礼。
经过2个整天的靶场实验,在不断的轰鸣和射击声中,三样新武器全部通过了验收。本身就出身名门冲锋枪自不必说,火力凶悍可怖,如果配上弹鼓更是如此,能把眼前的一切打成烂菜地。有效射程还不近,达到了200米,在250米处还有不错的精度,简直就可以当一挺轻机枪用了,比汉阳造还要好用。而且成本还低,预估下来,造一枝“辽十三”是步枪的成本,就可以造三只新式冲锋枪了,这真是穷人的利器啊!
榴弹发射枪和榴弹的实验同样很惊艳,体积小巧,重量轻便,但威力不小,300多米的射程,精度可观。35毫米的爆杀榴弹,弹体内缠绕着密集的刻痕钢丝,在爆炸后形成浓密的杀伤碎片,威力都快赶上小钢炮了,基本可以和日军的50毫米掷榴弹相当,但易用性和精度却是日本的掷弹筒远远不能比的了。并且瞿振渝增加了榴弹枪的小握把,既可以挂在枪下使用,也可以拆下来单独使用,分合两宜。
这三样东西,看的藏式毅眉开眼笑。以他的看法,这比韩麟春搞得“辽十三步枪”更为了得,肯定能得到少帅那帮子武人的青睐。他迫不及待地就在厂子里给少帅挂了电话,报告了这一喜讯。少帅听了果然大喜,下令嘉奖试制小组大洋5000元,特别奖励瞿振渝这个发明人10000块大洋,也邀请他尽快来北平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