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行营来了命令,让他把库存在兵工厂的迫击炮等营连级火炮,全部调运到关内补充各部队,扩编队属炮兵规模,提高全军的进攻火力。同时加快新式冲锋枪和榴弹枪的生产线搬迁,其他自动火器的库存也要尽快运进关去。听说少帅最近要对山西动作一下,迫使几路晋军安分些。
秦川在行营参谋会议上提出个建议,要求兵工厂重新生产一批容弹量达到30发的捷克轻机枪弹匣,来提高班组火力的持续输出能力,这点也被少帅批准,由兵工厂照办。
正在辽西医巫闾山区整训军官的陈恩亮也打来电话,除了告诉他一切进展还好外,希望他能想办法生产一批冲锋枪和榴弹枪,增强部队的点、面打击火力。除此之外,武装携行具也最好能考虑重新设计一下,目前的装具太简陋,不利于长期的野外作战需要。
这些要求对于军工技术口出身的瞿大拿来说,难度都不大,就算没吃过猪肉,那也是见过猪跑的。更遑论在后世信息爆炸的背景下,掌握跨专业、跨领域的知识技能已成为军工带头人的必须,所以,瞿振渝有信心做好他们托付的几个事情。
兵工厂的仓库中有几万支苏俄的7.62莫辛那甘步枪,也就是旧中国俗称的“水连珠”步枪,选出些膛线完好的,取出枪管,一截为二,刚好就够2根冲锋枪管,这样冲锋枪的产量一个月就达到4000多支。瞿振渝准备加紧生产2个月,基本满足全军配置需要后,到六月,就开始冲锋枪生产线的搬迁。
后来二战东线战场,之所以波波沙受到敌对两方军人的热爱,除了波波沙冲锋枪有着高达8、900发的极快射速外,还有就是波波沙使用的7.62*25托卡列夫手枪弹更适合用作冲锋枪子弹,它比9*19的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威力更大,存速能力更强。因而使用托卡列夫弹得波波沙在射程和穿透力上更胜其他冲锋枪一筹。在200米处威力不减,在250米处仍有不错的精度和威力。而德国的MP38/40冲锋枪,通常在100米外就不行了,只是在子弹的停止作用和携行性上比波波沙有优势。波波沙的射程优势已经与美国后来的M1卡宾枪很接近了,这种远射和精度优势,对于当时缺乏自动武器的中国军队来说,意义可谓是极其重要的。所以,瞿振渝放弃了去仿制以色列乌兹冲锋枪的冲动因为他原来的工厂就有仿制乌兹冲锋枪出口的业务,而去选择波波沙,就是考虑到它的远射能力对当下的中国是自动火力的有效补充。
波波沙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机加工零件很少,大部分都是金属冲压件。全枪只有87个零件,生产工时据说只要7.2个小时。成本低廉,使用和保养简单,很利于战时大规模生产和装备。只要有简单金属加工的工厂,甚至作坊,都能生产它的零件。后来人瞿振渝是十分明白这一点所带来的巨大价值的。
木制枪托虽然造成了枪的体积较大,携行性降低。但木托的射击稳定性能更好地掌握,有利于保持远**度。还有,今后在波波沙上挂上下挂榴弹发射器,木质枪托正好可以平衡全枪的前后重量。
武器试验场上,一种口径7.92毫米的转管机枪,也加入了射击实验。六根枪管束在一起,要用长长的弹链才能满足它高达4000发/分钟的射速。密集的弹雨打出去,显现出无与伦比的暴戾,一瞬间就把前面的靶场打成烂菜地,仿佛被七月的暴雨淋过一般。这种枪唯一的缺点就是要靠电机驱动,不然的话,装备到陆军部队,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然装到飞机上,那就适得其所了。
已经升为自动武器设计室副主任的康宝龄,还在绘图板上精描一种口径更大的转管机炮,他的口径高达20毫米。这同样是瞿总办提供的草图,说是要供应外国空军,出口赚钱的。
瞿振渝在沈阳,掌握了兵工厂后,边生产边搬迁,一样没拉下,提前进入了战时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