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弹的升空仿佛按下了攻击的按钮,瞬时,进攻阵地后方响起猛烈的炮击声,整个小山包顿时被笼罩在剧烈的爆炸中,炮火在射击中,有规律地前后左右调整,在前方指挥坦克的引导下,把防线上的各个暴露的碉堡、火力点准确地清除掉。完成了这些,炮火才开始向山包的反斜面及后方延伸,打出了弹幕的效果。
一阵隆隆的轰鸣声传来,进攻出发阵地上突然冒出了9辆T26坦克,搭载着几十个步兵,全速冲向防线。当坦克群驶过张学良他们位置时,大家都看清了,每辆坦克搭载着六名步兵。这些步兵在车体上匍匐着,用手抓着坦克上的把手拉环之类的物件,不让自己从颠簸的坦克上掉下去。这些士兵头戴着德式钢盔,全部装备着配了弹鼓的波波杀冲锋枪。
坦克进攻线的后方200米左右,是一个连的骑兵,他们御马跟在坦克的后面,保持着马匹的慢速跑状态。这些骑兵的武器也有大量的冲锋枪、机枪一类的自动枪,不同于以前的骑兵仅装备骑枪之类的单发武器,看样子现在的新式重装骑兵的火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9辆坦克在1000米处与那三辆侦查坦克汇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坦克连,接着又分别编成三辆一组的楔形攻击阵型,开始向防线冲锋。500米处,刚好在对方火器有效杀伤范围外,坦克减速,放下搭载的步兵后,又继续慢速冲向防线。下车的步兵跟在坦克身后,把自己藏在坦克的装甲车体后面,猫着腰,快步紧跟坦克。
12辆坦克上的40毫米炮和机枪开始向防线射击,曳光弹带出的光流横扫防线的各个角落,加上炮弹的爆炸,整个防线顿时烟火横陈,尘屑飞扬。到了最后的200米,坦克后面的步兵也开始超越坦克,呈散兵队形,向防线跃进攻击。而坦克则慢慢跟在步兵后面,用火炮和机枪实施掩护,两者共同向防线发起冲锋。
这是标准的步坦协同模式,秦川看得出,这是后世军队合成营攻击防线的最后动作——坦克掩护步兵冲击敌方阵地。而那些跟随的骑兵,仍然跟在坦克后面200米远,在蓄积着最后的马力,以便最后的冲刺。
很快,步兵冲进防线的壕沟,他们跃入壕沟当中开始清扫战壕,手榴弹和枪榴弹不停地向阵地纵深抛去,炸得壕沟里一片火光。坦克和后面跟随的骑兵,则突然发力,全力冲向壕沟防线。
不一会,坦克就压过铁丝网,径直冲向壕沟后方的阵地。几乎同时,骑兵们也跃马跳过战壕,跟着坦克向纵深快速攻击前进,像一阵狂风,撞向后面的防线。这时,已经清扫完第一条战壕的步兵们,也和骑兵和坦克一起,向阵地纵深发展攻势。
攻到第二条战壕前,那队随坦克冲锋的骑兵们,在刺耳的军号声中集体下马,变成了步兵连队,以步兵的方式,开始攻打第二条战壕。其方式就跟先前那些坦克搭载的步兵一样,跑在坦克前面,为坦克清除有威胁的反击。这种滚动攻击的协同,便是一次完整的装甲突破战斗的方式。
看得出,这些部队虽然相互之间的配合还显生疏,也有不少的脱节现象出现,但毕竟已经有了章法,有了正规的战术规范。这种攻击显示出来的不间歇的连续打击,自然不是纯粹的步兵或者骑兵、装甲兵的单独攻击效能科比,也不是单纯的步兵就能抵挡得住的。
这次的营级规模的演练就此宣告结束,用时可能仅仅半个小时左右,就宣告敌方的防线被突破。当然后面应有的纵深攻击和追击并不是今天的训练科目。目前部队刚经过混编和初训,还不能完整地向张学良一行展示这种新式的大纵深攻击的全套科目。
但就以此的表现,就把张学良几人给镇住了。乖乖,这种围绕坦克进攻的新式骑兵战术,效果是如此的之大。动作紧凑,各兵种衔接紧密就如行云流水,攻击势头状若奔雷,迅捷无比,攻击火力强大到惊人的地步。莫说半小时,如果没有克制坦克的手段,一般的军队可能连10分钟都守不下来。
吴泰勋这位二世祖在统带部是骑兵队的队长,他知道这时候的骑兵在机关枪和火炮面前,就是个找死的角色。他那个骑兵队主要的任务就是充作仪仗,随扈在少帅身边,为的是让场面更拉风一些。他哪里见过如此使用骑兵的,在他看来,今天的骑兵的运用,就是无比的正确和聪明的办法。先是慢速跟着坦克,躲开敌人的火力杀伤,而后,利用坦克突破敌方阵地而引起的敌方防线失去平衡的时机,突然杀出,进一步造成敌方的混乱,不仅提升了攻击效力,而且还给坦克的继续进攻创造了更好的机会。敌人若攻击坦克,则有骑兵的保护,若攻击骑兵,必然遭到坦克更凶猛的反击。这真是一种好战法啊,他开始琢磨也去带领一支这样的合成装甲骑兵队伍,再干那些仪仗骑兵过家家式劳什子活儿,自己真觉得臊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