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有风。
竹林“沙沙”,竹林后有一间茅舍。茅舍屋顶上的几根蒿草也随风而去。
五年前,郑四就住在这间茅屋里,随后,他才用从宫里带出来的大量钱财建造了弃往寺。
“弃往”,就是放弃过去的意思,喻意着对新生活的开始。
曾经为他雕刻这块牌匾的工匠觉得“弃往”着两个字不好听,问他为什么不换一个名字。
郑四反问工匠,“你觉得叫什么好?”
工匠读的书不多,因此想不出那些喻意深刻的名字,所以他说了一个很直白的名字。“叫再生寺也好啊,至少没有弃往那么拗口。”
郑四望着蔚蓝的天空,神情哀伤,“我这样的人,根本不配获得再生,能忘记过去,已经是大幸了。”
五年前,正是建元二十三年,当时的大祁皇帝,还是君陌的父皇——建元帝。
而在当时,郑四是御前太监,是建元帝身边的红人。郑四一十二岁进宫,很快就和同龄的太子成为了亲密玩伴。后来太子即位成为皇帝,郑四的职位也节节高升。这位可以说是陪伴了建元帝成长的太监,成为了建元帝最信任的人。
因为他们也是朋友。
皇帝要找到一位朋友,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
但是他的这位朋友最后却背叛了他。
建元二十三年,初春。冰雪消融,木叶抽芽,燕衔春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是,五十五岁的建元帝却还躺在床上。他不是刚睡醒,也不是正在睡觉,而是已经病骨支离。
不知为何,越是到了病重的关头,建元帝的疑心也越来越重,他总以为身边有人要害他,要夺他的皇位。所以他的寝宫周围密布侍卫,吃的东西要有两人以上提前试吃。但有一种东西例外,那就是南疆进贡的南疆蜜。他喝的水里都必须加入一点儿南疆蜜,否则根本喝不下去。
当时君翼二十一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他有最贤惠的太子妃,有全天下最美的南疆公主,还有一位即将病死的父皇。
当时的君陌十六岁,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他的想法与众不同,总是能想到比别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比如说六岁那年,他和君翼还有两位姐姐在御花园玩耍,他们看到梨树上结满的果子,便嘴馋。君翼二话不说便开始爬到树上去,而君陌则是命令太监去帮他摘下果子。
此时建元帝正好路过,他只夸奖了君陌。君翼觉得很委屈,自己表现得那么勇敢,却得不到夸奖。
君翼还清楚的记得当时建元夸奖君陌说的话——真帝王材也。
从后君翼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去理会君陌,直到君陌向他保证,绝对不会和他争夺皇位。
建元帝的病情没有好转的迹象,而且越来越严重。自从他病倒的那一天起,朝中大臣就渐渐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太子君翼,一派站在君陌身边。当然,支持君陌的只有那么寥寥几个人。
但就是这几个人让君翼非常不安。因为他是太子,也因为君陌保证过不会争夺皇位,他的保证朝中大臣们心里都清楚。但是竟然还有人支持他,深宫里,一定是有了什么风声。建元帝那句“真帝王材也”又浮响在君翼的耳边。
就在君翼暗中调查宫里的风声来源时,他又听到了一个坏消息。那就是建元帝的病情竟又有了好转。他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觉得这是一个坏消息。
君翼开始没日没夜的喝酒,借酒消愁。
“太子为何终日闷闷不乐呢?让妾身看了心疼。”慕宁澜道。
也许是因为酒后失言,也许是因为想把心中的愤懑一吐为快,君翼把宫里的事情告诉了慕宁澜。
慕宁澜听了之后问道:“太子真想这么做吗?”
“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