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关涵县。
关涵是一个小县城。
城头上高耸着一面大旗。无风,大旗耷拉地垂着。
烈日炎炎,阳光照在雪亮的长戟上,直晃人眼。
额头上,黄豆大的汗珠沿着脸颊滚落下来,滴在胸前的锁子甲上。
城墙上挺立的士兵,已经略显疲态,他的目光一直注视着远方。
远方,黑压压的一片,全是敌人。
他们被包围了。
围了好些天了。
三天前,他们在这座石头城里,击退了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城下是积尸成山,血流成河。
后来,敌人改变了策略,围而不攻,要把他们困死在这座石头城里。
士兵们很饿,现在他们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
城墙上的士兵偶尔会把目光移向更远处,眼里充满了期盼。
期盼援军的到来。
被困在关涵县里的,就是李骥的部队。
李骥原本是率军追击朱九重的,后来却突然接到命令,让他去攻打城坚兵精、易守难攻的樊城。李骥被迫引军南下,攻城失利又中了埋伏,退军到了关涵县陷入了包围。
县衙中。
李骥正在召集众将商议应敌之策。
“丁统胜南方战曲的大将军,最高指挥那王八蛋,眼看咱们连战连捷,怕咱们抢了功劳才故意让咱们去攻打樊城!如今咱们被困在这里,那厮又见死不救。真不明白当初宋王为什么要让他当这个统帅,他就是个酒囊饭袋!”
会议一开始,就有将军开骂了,众人几乎一致认同,纷纷怒不可遏。
李骥倒还沉得住气,他说道:“让你们是商量怎么突围的,不是叫骂的。”
众人安静下来之后,李骥问一名没有和众将一样义愤填膺的将领:“赵冉,你有什么看法?”
赵冉道:“军中粮草剩不下多少了,而且人困马乏,不能这么坐等下去了。敌人在城外以逸待劳,强行突围只是以卵击石。末将以为,必须尽快派人突围出去请求援救。”
“要想突围谈何容易?”
“坐着只是等死。”
“都别吵了!”李骥拿定了主意,“今夜,突围!”
晚上,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
李骥让赵冉和十名负责突围求援的士兵换上了敌军的衣服。然后他亲率三千人马,从东门冲杀出去。
叛军主帅司马惠兴知道后,立刻派人拦截。
双方在城外大战一场,赵冉则趁乱混进了叛军队里。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很有可能被自己人误杀,也有可能被叛军当做逃兵抓起来。所以,赵冉一切都小心翼翼。
交战了一会儿,李骥不敌撤回城中。此时,赵冉顺利混进了敌军里,也随着敌军回到了军营。
敌军大帐。
司马惠兴得知李骥突围不成,败退进城后,并未感到高兴。
他的手下都很纳闷,打了胜仗主帅为何不高兴?
司马惠兴也纳闷了:这李骥至少有七千人马,为何突围的时候却大概只有三千人?
忽然间,他想明白了:李骥一定是想让人突围求援。
司马惠兴立刻询问关涵别处是否有人趁着夜色出城。
得到的回答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