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秋日获得收益,芒种是最后的时机。
灯会之夜过去。
许昌城内外领到田地的百姓和军士纷纷在城池内外的耕地忙活了起来。
春种秋收之事在江东归鲁肃与徐庶管理。
徐庶每一年都能精确地挑选最好的播种时机并在秋日最为晴朗的几天里组织收获。
与黄巾军的制度不同。
曹军统治的地域。
农田矿场全部都归曹操所拥有。
农户与矿工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都是为曹操打工讨得一口生活。
若是一年下来,收成良好,那么田中作物或许可以得到三成到四成,收成不好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曹军上下谋士以及门客的打理下。
领地范围内的播种,验收,收缴,分发已经有条不絮地进行了好几年。
想要在秋收来临的时候将更多的作物带回家。
农户就必须付出汗水,努力干活。
“曹某曾有幸翻阅过秦公律法,其中写到,农田矿产皆为万民所有,税收徭役根据收成情况期年而定,秦公难道不怕天灾人祸减少收入,难道不怕百姓拥有土地之后变得难以管控吗?”
私有土地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是极其敏感的事情。
作为一方诸侯,只有全面管控田产才能彻底掐住百姓的脖子。
否则,徭役怠惰者,临阵怯战者将数不胜数。
历来的统治者都知道。
只有百姓脚下的选择有且只有饿死与战死这两条路的时候。
领地范围内的征兵工作才会进行的又快又好。
眼下正值乱世。
军士死伤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
若是百姓还有退路。
那么他们一定不会选择上战场。
不断掉百姓的退路的统治者,无异于是在自废战力。
秦子豪当然知道其中利害。
周瑜早期治理蒲圻县的时候,用的就是这样的治理方式。
“曹公所用之策虽能巩固军队整治税收,但是在真正的仁主之治面前,毫无战力可言。”
帝王专制的社会之所以不断迭起兴衰。
就是因为专制之策适合且仅仅只适合乱世前期。
在百舸争流,八方实力并起的时候,以大量民众和军士的牺牲为代价重新洗牌社会结构。
把昔日的一些低贱百姓变成新的王侯将相。
把昔日的王侯将相从这个世界上抹除。
迭代间产生的伤亡,正好解决了人口过多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战争,是解决粮食紧张,就业困难等等一系列复杂社会问题的最佳答案。
曹操从小生活在帝制之下。
他见过,也深刻体会过这份力量的强大。
“有家者不思报国,若是民众皆有田产妻女,那谁还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曹操与秦子豪和张宁三人徒步出城。
城外来往者见了他们无不是毕恭毕敬。
阔野万里,许昌城外是豫州境内难得的沃土。
放眼望去,城外可以耕作的田野中全是曹军的随行家眷。
面朝黄土者多为女子。
其中也不乏老少。
荀彧,郭嘉等谋士亲自带着门客在田野间审查规划。
井然有序的生产姿态仿佛在预兆着今年的丰收。
“曹公此言差矣,若是百姓一无所有,那么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意义何在?”
实行仁政是要付出代价的。
中庸之道虽能避免百姓对上层统治者产生不满情绪。
却无法巩固军队实力,抵御外敌,在兵力对冲的大型战争中,往往沦为他人案板上的鱼肉。
曹操不喜欢别人跟他对着干。
“秦公想要施仁政,是为了争得一方明主美称从而名垂青史?”
来都来了,简简单单一个名垂青史未免也太简单了。
但是眼下身在曹营,若开口便是征服天下统一中华。
怕是会惹来曹操的仇视。
“是也不是。”
见秦子豪在打太极,曹操当即追问道。
“秦公以为,若是曹某之政与君之治竭力相争,败亡几何?”
曹操很早之前就想问秦子豪这个问题了。
作为当今天下势力范围最大的两个诸侯。
十三州各处的其他势力即便加在一起也难以与他二人抗衡。
曹操很想知道秦子豪对自己的态度。
思绪片刻之后。
秦子豪回答道。
“曹公可知,若是你我二人相争,无异于猛虎饿狼之斗,黄巾十二郡除却广陵郡以外,都将竭力奋战,届时许昌与舒城归属谁人领地,还未可知也。”
听完,曹操哈哈大笑。
他用敞亮的笑声来掩饰自己的愤怒和敌意。
张宁不由得将手搭在了腰间的武器上。
待到曹操完成自我平复后。
“好!尚未可知也。”
见曹操从狂笑的状态中恢复平静。
张宁这才将手从腰间的武器上放下来。
这个动作虽小。
但还是被曹操察觉在了眼中。
就在气氛尴尬之际。
一位曹营斥候从正面快马而来。
“曹公!”
那斥候翻身跌下战马迅速抱拳跪地。
不偏不倚正好跪在曹操身前七步开外的距离。
“禀曹公,我军已在司隶境内寻得黄巾大军,上下共计九万余人!”
斥候的声音响亮。
即便是许昌城外的官道两侧耕作的百姓,都能把他说的话听得非常清楚。
九万余人。
这个数额可远超当初翻山进入司隶的黄巾军。
张宁眉头紧皱。
“怎会有九万人?”
那斥候没有回答。
直到曹操呵斥其人待客无道。
他才赶忙叩拜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