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今日事了,我便会向无天请辞,申请回到长安去。我已经想通了,若想度化世人,必须回到凡间。留在灵山,只能做神仙,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佛。”
只是,长安实在太远,唐三藏极目远望,也只能看到陌生的天竺。
不管凡间王朝兴衰罔替,灵山永远都是一片金碧辉煌。骄奢淫逸的富贵生活下,灵山只有教宗,哪里培养得出真佛。
“师,师父,那你以后,还是佛吗?”猪八戒小心地询问道。
“此事,便由无天去决定吧。”唐三藏并不知晓自己未来的命运,只是苦笑了一声:“他既已是三界之主。是佛是魔,还不都是他一句话的事。”
“那,如来呢?”孙悟空忽然问道。
这个问题,让唐三藏陷入了沉思。良久,他才缓缓开口,一字一顿地答道: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这句话,也不知三藏指代的是大唐还是如来,甚至有点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意味。但四个徒弟,多少懂得了他没有亲自说出口的含义。
不是人定胜天,而是莫非前定。
孙悟空听完,同样沉思良久,许久后才微笑着开口:“师父,你的正果,就在眼前了。待你走下灵山,你就会成为真正的佛。”
此刻的他,不由得想起了一位故人。当年西天取经路上,为对抗小雷音寺的黄眉怪,孙悟空曾向大圣国师王菩萨求助,以此结识的菩萨弟子小张太子。
小张太子,曾是流沙国的王子。只因身患重病,无药可医,遂拜入佛门。“半粒丹砂祛病退,愿从修行不为王。”
这本是佛教很经典的传教案例,先制造问题再解决问题。只是西天取经路上,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三人亲眼所见,黄风岭和流沙河之间,早就没有了流沙国。
甚至很可能,正是被沙悟净和黄风怪两人联手,才把一国国民尽数吞吃。
这位故人,和如今的师父,何其相似。若是小张太子在此,只怕也会发出同样的感慨吧。
流沙国去了哪里,是否还存在于世上?在夜深人静之时,小张太子是否也会怨恨这天道不公?
“我知道了。咱们走吧。”孙悟空没有再问什么。就这样含含糊糊,倒还好些。没必要非要戳穿,逼得大家都下不来台。
当初的感情自然是真挚的,可对长生不老的人而言,十四年,总不能永远当成人生的全部。
根据会议纪要所说,无天让人叫他同志,这个称呼真好,比玉帝佛祖都好听。可我孙悟空的同志在哪儿呢?
和无天一样,孙悟空,又何尝不是被定数纠缠的人。“唯子唯系,方解此厄”,定数只让孙悟空去战胜无天,却不会问他,是否愿意出手。
如果无天是好人,这个厄也非解不可吗?
从玉真观到大雄宝殿,很快便可到达。现在的孙悟空,忽然感觉不愿见到无天,但却被命运强逼着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