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场上,九十名手持火枪的唐军士兵们正在进行射击训练,在他们后面五十步的地方,同样排列着九十名唐军士兵,他们手中端的却不是隧发火枪,而是火枪形状的木头枪。
这些木头枪上用细绳拴着一块石头,使得木枪的重量跟隧发火枪的重量基本一致。每隔一天,这两队唐军士兵会将手中的火枪与木头枪互换,使得每一位唐军士兵都能够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之所以这样,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打造隧发火枪的工艺要求很高,尽管秦川已经集中了留守大营最精干的铁匠们连夜赶工,目前也不过生产出九十支隧发火枪,士兵们只好轮流进行训练。
这天,秦川在李峻的陪同下,前来检验唐军火器营的训练成果。在检阅了隧发火枪的射击效果之后,秦川感到十分满意。
这次他带来了新锻造出来的三十支隧发火枪。当这些隧发火枪分发下去的时候,唐军官兵们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最后牛诚又陪同秦川检阅了迫击炮队的训练成果。
跟打造隧发火枪相比,土造迫击炮就简单了许多,因此唐军的官兵们足足装备了二十四门。在目前,这也已经达到了迫击炮的生产极限。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川等人能够采购到的硝石和硫磺的数量有限,迫击炮的发射需要大量火药。因此只能保持这样的规模。
在秦川的计划当中,牛诚指挥的火器营在第一阶段编为一个火枪大队,下辖两个火枪中队,每个中队有九十名隧发火枪手。迫击炮大队编制两个中队,每个中队24门迫击炮。
为了能够尽快形成战斗力,秦川一边督促加快火枪和火炮的锻造,一边提前进行训练。
这段日子来,王云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民夫们运送粮草,前往前军大营,增加唐军的粮草储备。每一次参与运送粮草的民夫分别为1500人到2500人不等,去的时候,运送粮草的车辆装得满满的,回来的时候,除了少量车辆上运载伤员之外,其他的都是空着的。这一切都十分正常。
这天傍晚,王云再次带领民夫们,随着空车一起返回唐军留守大营。
在进入留守大营之后,两个民夫打扮的人来到秦川的帐篷。
秦川看到来人,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处默兄,怀玉兄。”秦川拱手行礼,高兴地招呼道。
“秦川兄弟。”程处默和秦怀玉也兴奋地拱手还礼,高兴地招呼道。
程处默上前和秦川拥抱,秦怀玉相对
腼腆,在一旁微笑着看这二人热闹。
秦川请二人坐下,吩咐二宝沏茶。程处默一路赶来,口渴难耐,等不及沏茶,径直走到了帐篷一角的水缸处,抄起瓢来,掀开盖子,舀起里面的凉水,咕咚咚地猛喝了一气,这才抹了抹嘴,大呼痛快。
秦川问道:“怀玉兄,牛叔那边准备得如何了?”
秦怀玉说道:“唐军将士们早已枕戈待旦,随时都可以出发。你这边准备起来要麻烦许多,不知道现在准备得如何了?”
秦川说道:“虽然时间有些仓促,不过也差不多了。具体的情况,用完晚膳之后,咱们再一起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