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川两端谷口的安全,关系到整个突厥大军的安危,阿史那思摩自然要派自己信得过的亲信来把守。
阿史那北湖今年19岁,却已经有了8年的征战经验,他麾下的官兵们大部分也都很年轻,同样也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了。突厥人之所以成熟得这么早,跟游牧部族的特性姓有关。他们从小生活在马背上,放下刀枪就是牧民,拿起刀枪就是战士。他们追逐草场为生,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牧场,各个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由于长期的战争锻炼,他们一个个都变得骁勇善战。阿史那北湖10岁的时候就跟随在阿史那思摩的身边,11岁的时候身上就已经有了两条人命。
阿史那思摩原本有两个成年的儿子,大儿子在与其他的游牧部族冲突中战死,二儿子从小得了天花,早早的就夭折了。小儿子今年还不到两岁。在这种情况下,他对阿史那北湖这个侄子就极为看重,将他从小带在身边,刻意的对他加以培养。
阿史那北湖也十分争气,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肯动脑筋,可谓是智勇双全。他深知谷口对突厥大军的重要,在接受了留守谷口的任务之后,率领着部下在谷口摆出了作战队形,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状况。
为了避免遭遇袭击,他派出了很多斥候,扩大了搜索范围,以避免遭到突然袭击。
阿力古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不久前被提升为副百夫长。这次他奉命率领一队斥候在谷口附近侦察,在突厥大军进入玉龙川之前,他已经搜遍了方圆5里之内的范围,甚至还派斥候登上了玉龙川两侧的山梁,并没有发现唐军的任何踪迹。他才向突厥大军发出了安全的信号。
此刻他带着几名斥候正站在谷口东北面的一面山坡上担任警戒任务,忽然发现左前方影影绰绰地出现了很多黑影,顿时警觉了起来。
他仔细地观察着,发现黑影移动的速度很快,不久以后就看清楚了,那是一队骑兵。虽然在夜色中看不太清楚,但是看装束应该是唐军骑兵,而且人数不少于2000。
阿力古暗叫一声不好,留下两名斥候继续监视,自己立刻打马飞奔,去向留守在谷口的阿史那北湖报信。
正在赶来的队伍正是唐军骑兵,在队伍前面的是李峻和程处默,身后是唐军骑兵,紧随其后的是牛诚和一部分火器营的官兵。秦川也赶了过来,他和裴元一起率领着火器营的火炮部队,以及大批民夫,跟在后面。
阿力古快马加鞭,直奔谷口。他看到正在谷口列队的突厥骑兵,远远的就高声喊道:“敌袭,敌袭。”
阿史那北湖此刻正站在队伍前面,警惕地向四周观望。听到了阿力古的喊声,他纵马上前,不等他来到自己跟前,就厉声喝问道:“敌袭?哪里来的敌袭?”
阿力古飞马来到阿史那北湖的面前,顾不上下马行礼,急切地禀报道:“是唐军的骑兵,从东北方向过来的,少说有2000人。”
唐军的骑兵来得很快,阿史那北湖已经听到了隆隆的马蹄声。他一面派传令兵赶紧去通知阿史那斯摩,一面命令手下的部队做好战斗的准备。
程处默和李峻率领着唐军骑兵迅疾地来到了谷口,就已经看到了在前方列队的突厥骑兵。此时他们率领的唐军骑兵有2000余人,他们十分自信,只要一个冲锋,可以击溃把守谷口的突厥骑兵。
然而他们却没有这么做,在接近突厥骑兵百余步的距离,就停了下来。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秦川事先交代过的。
唐军骑兵数量本来就不多,不能够跟突厥骑兵进行混战。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要赶走谷口的突厥骑兵,还有把守谷口,坚守到唐军主力的到达,因此不能产生大的损耗。毕竟两军交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唐军骑兵人数太少,是经不起消耗的,必须以突然的手段击溃把守谷口的突厥骑兵。
程处默、李峻等人指挥着唐军骑兵们在谷口列队,牛诚也指挥着唐军的火枪兵们,在唐军的骑兵队伍后面列队。
等列好队之后,火枪手们来到唐军骑兵队伍的前面,缓缓地向前推进。程处默、李峻也率领着唐军的大队人马随后跟进。
阿史那北湖手下有2000名骑兵,他看到唐军骑兵人多势众,很担心他们全力进攻,自己抵挡不住。
当然,他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早已经下了决心,死战不退,哪怕拼到只剩下一兵一卒,也要牢牢地控制住谷口,等待援军的到来。
他看到唐军的骑兵们没有直接发起进攻,而是在前方列队,这是一般骑兵部队发起进攻前的通常操作,他知道唐军骑兵不久以后就会发动全力冲击。
他命令突厥骑兵们张弓搭箭,做好迎战的准备。
接下来唐军的操作却完全出乎阿史那北湖的意料。他看到在唐军骑兵队伍的前面,居然出现了唐军步兵,这些唐军步兵缓缓地向他们推进。
阿史那北湖觉得很奇怪,觉得唐军指挥官是不是脑袋被驴踢了?放着骑兵快速冲锋的优势不用,反而先派步兵发起进攻。
唐军步兵迈着整齐的步伐,默不作声地向前推进。眼看着他们越来越近了,阿史那北湖也顾不得推测唐军到底在采取什么战术,赶紧下令突厥骑兵们放箭!当然这些箭矢都是对准了那些唐军步兵,阿史那北湖打算首先消灭这些不知死活的唐军步兵。
突厥骑兵们弓马娴熟,射箭的水平很高,成百上千的箭矢不停地射向那些唐军的兵。然而这些箭射过去,唐军步兵仿佛没有受到丝毫影响,没有人发出中箭后的惨叫声,也没有人跌倒,那整齐的队伍依旧缓缓地向前推进着。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突厥人射箭的技术不精。他们射出的很多箭矢都射在了唐军火枪手的身上,然而却并没有伤到他们。
唐军火枪兵的战斗力并不是依靠他们的体力,而是依靠手中火枪的杀伤力,因此每个人的身上都穿上了双层铠甲,就连头盔也加上了一面铁质的面罩,只露出了一双眼睛,突厥人的弓箭根本就射不穿。
突厥骑兵们都感到不可思议,他们快速连续射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敌军的缓慢推进
阿史那北湖感觉到了危险,他认为不能再等下去了,于是决定率先发起进攻,首先打垮唐军的这些步兵。
他高举弯刀,正要发出进攻的命令,就看到那些唐军步兵已经停在80步开外,接着就听到有人高声地喊叫着什么,接着就闪动了一排火光,并且传来了巨大的声响。
突厥骑兵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有很多人被铅弹击中,发出了凄厉的惨叫声。阿史那北湖也不能幸免,被一颗弹丸击中了右肩,翻身落马。
随着第二排、第三排火枪手持续的射击,突厥骑兵们完全被打懵了。正在他们狐疑不定的时候,列在火枪手队列两端的两队唐军步兵,快速冲了过来,向突厥骑兵们投掷出了大量手榴弹。
突厥骑兵们被这从未见过的恐怖打击迅速击溃了,他们纷纷调转马头,向玉龙穿的深处逃窜,希望能够跟自己的主力部队汇合,以获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