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和牛劲达都相信,只要再把火器营派过去,就可以彻底改变战局,使唐军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程咬金和牛劲达对于秦川都十分欣赏,也希望给他这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当然,有这样的好机会,他们也不会忘记安排自己的子侄跟随秦川,程处默、秦怀玉、牛诚和李峻都是一定要去云中城的。程咬金和牛劲达都相信,这一次他们都能够再立新功,从而为他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在做出前往云中的决定之后,秦川在郦州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因此他决定在郦州休整5天,然后启程前往云中。
秦川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很多,时间紧迫,他不得不抓紧时间。
他来到了匠作营的枪械制造作坊,就看到牛诚也在这里。
玉龙川一场大战,牛诚可是尝到了甜头。秦川提议,将牛诚的火器营扩大到1000人的规模,得到了程咬金和牛劲达的批准。
达到火器营的筛选条件的优秀唐军士兵多的是,牛诚已经挑选好人员,并且开始组织他们进行训练。
目前欠缺的就是隧发火枪,牛诚把相当多的时间都放在匠作营这边,亲自督促着火枪的制作。
在邢铁匠的指导下,已经培养出更多枪械制造方面的熟练工匠。秦川又亲自调整了生产流水线,使之更加合理,枪械生产的速度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见到了秦川,牛诚兴奋地说道:“秦川兄弟,现在生产火枪的速度快了不少。再有半个月,我的500名火枪手就都有枪了。”
说到这里,他又有些遗憾地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可惜了,咱们现在等不了那么长时间。等出发的时候,最多也只能带着300多支火枪了。”
秦川点了点头,笑着说道:“现在突厥人还没有弄清楚怎么回事儿,300多支火枪也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牛诚对此倒是很有信心,笑道:“说的也是。我们就去云中,让那里的突厥鞑子尝一尝火枪的厉害。”
秦川在火枪制造的流水线上视察,看到工匠们都在认真努力地工作,就赞扬了他们,还吩咐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伙食标准可以再提高一些。
工匠们对秦川都十分尊重,能够得到他亲口表扬,一个个都很兴奋。又听说要为他们提高伙食标准,更是连声感谢。
说实在话,这些工匠们的心情现在都很好。在往常,他们的社会地位都很低,得不到尊重,日子过得也十分辛苦。
在秦川的关照下,如今他们的待遇得到了极大提升,他们的劳动付出也得到了肯定。他们对于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也愈发珍惜,因此工作的时候都十分卖力。
秦川在牛诚和邢铁匠的陪同下,来到火炮的制造作坊。为提高效率,这里也采用了流水线。秦川等人首先来到的是翻砂作坊。
这里的工匠们采用了秦川设计的炉具,提高了炉温,可以轻松地化开铁水。能用模具制造出大量手榴弹壳,弹壳的样式跟后世的手榴弹壳差不多,弹壳上也留下了两个用来固定的小孔,将木柄插上去固定住就可以。只不过此时无法生产出螺丝来,就用铁钉来固定。
在所有的武器当中,手榴弹的使用是最不需要技术含量的,可以说每个人都可以使用,非常适合大量装备部队。秦川这次要去云中,计划从这里带走一批手榴弹,提供给卫国公麾下的唐军。
为了检验新制造出的手榴弹的效果,秦川也亲自做了测试。
手榴弹设计的尺寸和后世部队装备的是一样的,这样的尺寸经过严格地科学计算,非常适合士兵投掷。可惜的是,需要先点燃引线,不过这一点小小的麻烦也算不了什么。
两名身强力壮的掷弹兵进行了投弹演示,他们身高臂长,又经过大量练习,都能将手榴弹投掷到70米左右的距离。这可比以前用瓷瓶制造的土造手榴弹强得太多了,当时能够投掷到40米就已经顶天儿了。
看到士兵们投掷手榴弹,牛诚也有些手痒。他也抓起来投掷了几枚。他有一身武艺,力气很大,将手榴弹投出了75米的距离。
牛诚知道秦川的武功更高,也想看看他的投弹水平,因此提议让秦川也露上一手。
秦川原本不想显摆,不过他现在毕竟还是个年轻人,难免有一点争胜的想法。于是他也抓起了一枚手榴弹,用力投掷了出去。
在场的士兵和工匠们看到秦川文质彬彬的,认为他最多只能投个三四十米,哪里想到晴川却轻松地投到了120米。
众人看到秦川尚未发育成熟的身躯,看上去并不十分强壮,再加上他俊秀的面庞、儒雅的气质,跟身边这些粗壮的工匠和唐军士兵相比,显得有些文弱。然而他的力量竟如此之大,众人无不骇然,愣在了那里。过了好一会儿,才纷纷交口称赞。
牛诚说道:“秦兄弟,真不愧是高人弟子,处处与众不同。兄弟佩服。”
为了能够提高唐军官兵的手榴弹投掷水平,秦川亲自传授随行而来的火器营的官兵手榴弹投掷的技巧,要求他们勤刻苦练习,将手榴弹投掷得又远又准,然后作为教官再传授给其他的唐军官兵。
这些天,自从秦川来唐军的留守大营之后,裴元一直就跟随在他的身边,负责后勤保障,这二人配合得十分默契。一次秦川等人要前往云中,裴元自然也是要跟着一起去的。
这天早晨,裴元准备去郦州城采购一批物资,临行前来见秦川,问他还有什么交代的。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秦川一直都紧紧张张的,现在也想着放松一下,于是决定跟裴元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