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质吟诵完之后,沉默了片刻,这才从这首诗的意境中回过神来。她头也不回地问道:“雉奴,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
在少女的身后有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眉清目秀,一双大眼睛看上去十分机灵。他就是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
小男孩正低着头把玩着手中的玩具,听到少女的问话,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无奈,有气无力地说道:“二皇姐,这话你都问了我不知多少遍了。你烦不烦呀?”
少女闻言,扭过头来,恶狠狠地瞪着小男孩,说道:“你说什么?“
小男孩吓了一跳,赶忙换上了一副笑脸,说道:“二皇姐,这首诗写得极好,很有气势。”
少女这才露出了笑容,嗔道:“这还差不多。”
她转过头去,继续向远方眺望,说道:“听说写这首诗的那个秦川,只有15岁,他不仅能够统兵打仗,发明出很多新奇的东西,还能写出好诗,真不知道此人是何等模样?”
很显然这句话,小男孩也不知被问过多少次了,不过这一次他学乖了,没有表现出不耐烦。
他满脸堆笑地说道:“二皇姐,我听到了一个好消息,那个秦川这几日就要回长安,来拜见父皇了。”
少女闻言一喜,再次转过头来问道:“是真的吗?”
李治肯定地说道:“是真的,我是听高公公说的。秦川是跟大将军李靖一起回来的。”
少女不再言语,继续向远方眺望,眼中却流露出了期待的神情。
在返回长安的路上,李靖还有很多事情要跟秦川探讨,因此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和普通的士兵们一样骑马,而是专门安排了一辆马车,跟秦川继续交谈。
走着走着,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秦川的听力极佳,竖起了耳朵,凝神分辨来骑的情况。他听出来了,正在极速奔驰的有数匹马。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秦川忍不住想从车窗探出头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正在跟秦川交谈的李靖,像这种看似无礼的举动,刚开始的时候感到有些诧异,不过片刻之后,也听到了马蹄声。
他问道:“外面是什么情况?”在马车旁边的秦怀玉回道:“东南面来了四匹快马,只有两名道士。”
这一下更引起了李靖的兴趣,因为李靖曾经当过道士,虽然已经在军中担任了要职,但是仍然保留了道士的身份。
李靖吩咐道:“问问什么情况?”
秦怀玉应了一声,策马向前,快速离开了。
李靖也是从小练功,内功深厚,相比起普通人,听力要强上许多。秦川居然能够在自己之前听到远处飞驰的马蹄声,原来秦川小小的年纪,竟然还是一个内家高手,真是高人弟子,处处不凡。
很快马车停了下来,不仅如此,秦川和李靖都听得出,在外面的整个部队也都停了下来。片刻之后,车窗外又传来了马蹄声,接着就传来了秦怀玉的声音:“大将军,来人是钦天鉴的袁道长和李道长。”
李靖闻言,微感诧异,不明白袁天罡师徒二人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秦川却微微一笑,说道:“大将军,他们二人应该是来找小侄的。”
李靖和袁天罡相识已经十余年了,原本是道中好友,后来又同时为李世民效力,交情也更进了一步。在长安的时候,虽然彼此事务繁忙,但是逢年过节,以及道中的一些重要节日,二人还是互有往来。
听说袁天罡来了,李靖掀开车帘,下了马车,亲自上前迎接。秦川也紧随其后下了马车。
果然袁天罡和李淳风就是来找秦川的。他们一路飞驰,来到了云中,远远的就看到了护卫李靖等人的这队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