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大唐国师 > 第九十八章 召见

第九十八章 召见

太极宫的大门正对着朱雀大街,高达三丈多的宫墙用青砖砌成,宫门高达两丈,钉满铜钉的朱漆大门此时是敞开着的。大门并未直接通往太极宫的里面,而是通过甬道再进入皇宫,因此站在大门前只能看到太极宫的内墙。

不久以后,一个年约三旬的公公来到大门前,目光望向候在门前的秦川、程处默等人,问道:“请问哪一位是泾阳县侯秦爵爷?”

程处默急忙迎上前去,笑着说道:“王公公,这位就是秦川。”说着把秦川拉上前来。

王公公打量了一下秦川,看到他如此年轻,微微露出惊愕之色,不过很快他就换成了一副笑脸,亲热地说道:“秦爵爷,陛下正在两仪殿的书房等着召见您呢。请随咱家一起来吧!”

秦川跟程处默和程处亮辞别,跟随着王公公走进了皇城的大门。进入皇城之后,向左转弯,这里是一条长长的甬道。

甬道夹在皇城内外两道高墙的中间,甬道两侧的高墙上都有监门卫的士兵把守。

秦川暗自寻思,王宫里采取这样的防御措施十分有效。如果有敌军想攻破皇城,首先就要进入甬道。敌军在甬道两侧高墙上的唐军的夹击下,必定会伤亡惨重。

甬道很长,秦川跟着王公公走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这才经过了内墙的一道大门,进入了太极宫的内城。

首先映入秦川眼帘的是皇宫宏伟宽阔的广场,迎面是一座高大的宫殿。这里就是举行朝会的皇宫正殿,太极殿。

秦川在经过太极殿的时候,就看到早已经等在这里的程咬金和牛劲达,他们是要跟着秦川一起去见李世民的。李靖在早朝之后,已经先行去了两仪殿。

两仪殿就在太极殿的正北方150米左右,建筑规格跟太极殿完全相同。

到了两仪殿之后,程咬金和牛劲达熟门熟路,带着秦川径直就往里边走,看起来他们是这里的熟客。也正因为如此,那位带路的王公公到了这里也就止步了。

沿着长长的白玉栏杆护着的走廊,一直往西走,进入了大殿里面。大殿有四道门,东西两座楼梯。

程咬金等人沿着西面的楼梯,上了二层。这里已经有太监在等候,领着他们左转,走了不远就来到李世民的书房。

在书房的门口,宫中太监总管王德正候在门前。看到了程咬金等人,王德满面笑容地过来打招呼,之后就把目光望向秦川,对他打量了一下,满脸笑容地说道:“想必这位就是泾阳县侯秦爵爷了。”

秦川上前行礼说道:“回总管的话,在下正是秦川。”

王德对这个秦川早已经闻名已久,看到他一表人才,对自己又如此恭敬,顿时就心生好感。

他笑眯眯地说道:“秦爵爷,陛下正等着见你呢。”说完就掀开了厚厚的门帘,程咬金等人就走了进去。

由于李世民提前吩咐过了,因此王德没有提前进去通报,而是直接放程咬金等人进去了。

进入书房之后,程咬金和牛劲达恭敬地上前行礼问候,秦川趁此机会,打量了书房里的情况。

秦川看到在书房的正中央坐着一个30岁左右的壮年男子,此人身材高大健美,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英武霸气。不用说,此人就是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了。

书房里还坐着几位朝中大臣,此刻他们的目光都在打量着秦川。秦川正猜想这几位大佬的身份的时候,程咬金介绍道:“陛下,这位就是泾阳县侯秦川。”

秦川闻言赶忙行插手礼,说道:“臣泾阳县侯秦川参见皇帝陛下。”

李世民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平身吧。”

秦川说道:“谢陛下。”然后直起腰来,目光望向李世民下颌的位置,欣赏着他那独一无二、连成一体、两端上翘的八字胡。

当然,他不是真的关注李世民的两撇八字胡,而是这是作为晚辈和臣子应有的礼貌,总不能直接盯着对方的双眼。

李世民打量着秦川。他的形象早已经听人介绍过了,一看到他清秀儒雅而不失英武,更符合自己心中的想象,对他很有好感。

秦川举止大方得体,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这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赞许。

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一般人在觐见时,难免都会十分紧张。而秦川的表现完全符合高人弟子应有的风范。

李世民亲切地首先为秦川介绍了其他四个大佬,一个是赵国公长孙无忌,一个是邢国公房玄龄,再有一个就是蔡国公杜如晦。另外一个就是大将军李靖了。

介绍完之后,李世民吩咐为秦川赐座。王德就搬来了一个锦墩,让秦川坐在右侧下首的位置。

待众人坐定之后,李靖和程咬金分别讲述了这次作战的相关情况,李世民高度赞扬了李靖、程咬金、牛劲达这些唐军将领以及唐军将士们,卫国戍边、奋勇杀敌的英雄壮举,赞扬了他们在作战中所取得的辉煌胜利。

然后李世民告诉李靖、程咬金和牛劲达,让他们安排好戍边归来的唐军将士进行休整,等候朝廷的封赏。随后就让众人离开了。

在此期间,李世民基本上就没有跟秦川直接说话。秦川这才弄明白了,皇帝陛下召见自己,只是将自己当成参与这场边境战争的一个分子,对这一场边境战争做一个初步总结的。只是由于自己身份特殊,特地叫过来跟大家见个面。

这也难怪,在这么多人在场的正式场合,李世民也不方便跟秦川过多交流。这正好也对了秦川的胃口,他的确是有很多话想跟李世民说,但是当着这么多人,有些话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才更为恰当。毕竟他对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还不十分了解,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很多会超乎这些人的认知范围,有些事情容易引起这些人的误解。

这一点,在返回长安的路上,他在跟李靖、袁天罡、李淳风谈话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这些人都十分聪明,可是正因为他们的聪明以及他们毕生阅历所积累的经验,大多数经验,按照现代人的认知来说,是落后的,不完善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跟他们解释起来十分吃力。只有在他们对自己认可、相互之间关系较为密切的时候,谈话的内容才不容易引起误解。

看到见面会结束了,秦川也随着众人一起起身行礼,准备离开。

正在这时,却听李世民说道:“秦爱卿,你留下,朕还有事情要问你。”

原来李世民要跟自己单独谈话,这正对了秦川的胃口。秦川行礼说道:“臣遵旨。”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在朝廷各部任要职,离开书房之后,各自回到掌管的部门去当值。李靖、程咬金、牛劲达他们刚刚从边关回来,目前正处于休整的状态,也就直接离开了皇城,回家休息。

程咬金返回国公府,程处默和程处亮两兄弟看到程咬金只是一个人回来,上前问道:“秦川呢?他怎么没有跟阿爹你一起回来?”

程咬金说道:“陛下留下他,要单独奏对。”三人边说边走,来到了程咬金的寝殿,就看到夫人崔氏已经等在那里。

此时已到正午时分,崔氏已经准备好了酒宴。她说道:“秦川没有跟你一起回来,是不是被陛下留下了?”

程咬金点头说道:“看来他是要跟陛下一起用膳了,咱们不用等他了,自己吃吧。”

不久以后,程家一家人就来到了餐厅。一家人跟秦川都十分亲近,都关心他的未来。

崔氏问道:“夫君,秦川至今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官职。你对他今后的出路有什么打算?”

程处默愿意跟秦川在一起,他说道:“阿爹,秦川虽然还没有正式加入咱们唐军,可他熟悉军中的事务,您最好争取把他留在军中。”

程咬金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秦川这小子是一把好手,留在军伍当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我已经跟你牛叔商量过了,等陛下召见过秦川之后,就去陛下那里,要求他给秦川授予军职。”

程处默欣然说道:“如果这样,那就最好了。“

崔氏却不这么想,说道:“夫君,秦川这孩子是高人弟子,学识渊博,无论干什么都是出类拔萃。他一身的才学,必定会为陛下赏识,陛下未必肯同意秦川留在军中的。”

程咬金在这方面也有些担忧,在返回的路上,他跟李靖交换过意见。看李靖的意思,对秦川也极为欣赏,希望他能够留在军中服务。

因此程咬金颇为自信地说道:“这个我会尽力去争取的。”

崔氏对秦川极为欣赏,通过酿酒和打造铁锅的事情,她已经发现了秦川身上的商业价值。她当然很希望秦川跟程家人亲近,那样会给程府带来巨大的利益。

她说道:“夫君,在这件事情上你可不要大意,要尽最大的可能,把秦川留在咱们这边。”

程咬金说道:“我一定会努力争取,就算是去闹也要让陛下同意秦川留在军中。”

在两仪殿的书房里,众人离开之后,李世民让秦川坐到自己的身前来,吩咐王德给秦川重新上茶,摆出了一副要跟他促膝长谈的架势。

王德望了望窗外透进来的阳光,请示道:“陛下,午膳的时间快到了,您到哪里用膳?”

王德在李世民幼年的时候就开始服侍他,对李世民的姓格和生活习惯都十分了解。他已经看出来了,李世民这是要跟秦川畅谈,大概是不会去餐厅用餐了。不过他还是要问一声,看看李世民是如何安排的。

果不其然,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午膳的事情不急。吩咐下去,你把午膳弄得简单一些,送到书房里来吧。”

“奴婢遵旨。”王德应了一声,转身倒退,然后出了门。臣子能够得到李世民的单独召见,就已经是极大的荣耀了。能够留下共进午膳,足以见得李世民对秦川的器重。

王德是个机灵人,他已经看到了,无论是李靖、程咬金还是牛劲达,对秦川都极为推崇。如今皇帝陛下对他也是如此。王德暗下决心,今后要交好秦川这位新贵。

他吩咐身边的小太监,去告诉御厨,午膳的菜品数量不需很多,规格要高一些。

李世民平时相对节俭,对于午膳也不十分讲究。王德刻意提高菜品的规格,是要彰显皇帝陛下对秦川的恩典。

李世民对秦川十分好奇,希望对他了解得更深入一些。

他面带微笑,亲切地说道:“秦爱卿,听说你从小是个孤儿,被你的师父收留。”

关于自己的出身来历,秦川已经不知被问过多少遍了,自己也回答过n多遍了,如今应对起来已经变得十分熟练。于是他又把自己编造的那一套出身来历说了一遍。在这个故事当中,秦川的经历真是让人颇为同情,李世民也唏嘘不已。

他安慰道:“秦爱卿,你为朝廷做了很多贡献,朕是不会亏待你的。以后的事情你不必担心。”

秦川感激地说道:“臣谢陛下恩典。”

由于秦川先前优异的表现,李世民虽然还没有跟秦川过多交流,但已经认定他是高人弟子。他很在意秦川对自己的看法,也想试探一下他对朝廷的态度。

李世民自负天纵英才,如今天下也只有他才能够治理好唐朝,可是他现在的皇位毕竟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才得来的,此时唐朝处于危机四伏的时期,他掌权之后,还没有做出令天下臣民心悦诚服的功绩。李世民心中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大梁辽王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红楼之皇权枯骨太子无敌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爱搞钱搞事三公子世家的上下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