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问道:“你们打算何时离开长安?”
秦川回道:“今天是六月二十二。臣等打算下个月初三之前离开长安。”
李世民问道:“关于对突厥作战的事情,你还有什么想法?”
秦川说道:“突厥人居住在草原,历史绵长,人口的规模很大,朝廷单单在军事上取得胜利还不足以彻底消除突厥人的威胁。即便打跑了来犯的突厥人,消灭了颉利可汗,能够对突厥的势力造成极大打击,但仍然是治标不治本,也许过不了多久,草原上会重新出现一个英雄,开始将四分五裂的草原各部族统一起来,再次对朝廷构成巨大的威胁。必须采用综合的方略,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在封建帝王当中,李世民堪称一代英主,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对于秦川所说的问题,他早已经考虑过,而且在历史上这些方面他做得很不错。当然,他所采取的策略也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的。在这个时候,李世民考虑得还不是十分成熟。
通过上一次谈话,李世民认为秦川是一个可以讨论大政方略的对象,他很想知道秦川对于处理突厥问题还有什么其他的见解。
李世民问道:“秦爱卿,你认为朝廷该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呢?”
秦川的年纪太小,说自己现在就能够看透军国大事,这也有些太离谱了。好在他有一个杜撰出来的高人师父。
秦川说道:“臣的师尊曾经跟臣谈论过这个问题。他认为要想彻底平定草原,需要军事、郑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综合治理,才能够逐渐削弱突厥人的实力,最终彻底消灭他们的影响。
军事上的事情,朝廷已经做好了安排,师尊没有再做评论。从郑治上来说,现阶段突厥人虽然是一个强大的集体,可是他们的内部构成又有着特殊姓。突厥帝国是由草原上数十个部族结成的联盟,其中主要有18个部族。这18个部族之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因此在没有共同对外的情况下,这些矛盾就会显现出来,他们之间会产生对立、甚至互相攻讦的情况。朝廷可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想办法瓦解他们之间的联盟。
这些工作现在就可以开始着手。朝廷可以在一部分实力较强的突厥部族上面下功夫,给他们好处,好处要超过突厥可汗颉利能够给他们的。这点不难做到。突厥人很穷,实力远远比不上朝廷,所以无法像朝廷一样满足那些草原部族的需求。朝廷只要做出这样的姿态,总会有一些突厥部族会愿意接受的。
就算是有些部族畏惧颉利的报复,暂时不敢接受朝廷的好处,但是也一定会引起颉利对他们的猜忌。当他们之间开始有了猜忌,内部的联盟就会变得十分脆弱,对朝廷作战的时候,就无法形成合力。一旦消灭了颉利可汗,他们的联盟就会土崩瓦解。
当然,这仅仅是第一阶段。等到唐军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之后,还要加大郑治上的投入。对这18个主要部族中的一部分刻意打压,对另外一部分暗中支持,故意加大他们之间的矛盾。比如说可以把某一个部族拥有的草场,划归给另外一个部族,他们之间就会为了利益狗咬狗,让他们在内斗中不断地削减实力。”
秦川以上所说,李世民是认同的。在隋文帝统治时期,隋朝所采取的对突厥人的郑策,主要采取的就是这样的方式。李世民的父亲唐高祖李渊,当时就是这么做的。隋朝为了对付突厥人,才派他统兵驻扎太原的。李世民从小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跟突厥人打交道的经验。
李世民问道:“在经济上的策略,是怎么样的?”
秦川说道:“突厥人是以游牧部族为主的,逐水草而居,一般没有固定的定居点,无法从事工农业生产,经济结构有着极大的缺陷。朝廷就可以在物资上对他们加以控制。
比如说,严格控制盐、铁的输出,尽可能地限制他们获得战争资源。据臣所知,朝廷在这方面控制得并不好,盐、铁的经营权没有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世家豪门都在暗中跟突厥人做生意,突厥人每年能够从朝廷获得大量的盐、铁这样的战略物资,打造出大量的兵器,使得突厥人能够保持强大的军力。”
李世民对此也是认同的,而且他也感到头疼。门阀氏族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李世民早就想打压他们,但是以朝廷现在的实力,现在基本上是无可奈何。
李世民恨恨地说道:“你说的这些朕是知道的。朝廷体恤百姓,每卖出一斤盐只收20文,而那些间商们卖给突厥人,一斤可以卖出100文。如此巨大的利益,令那帮黑心商人铤而走险。铁器也是一样,突厥人可以出很高的价钱,结果导致他们能够采购到比朝廷更好的精铁,打造出更加锋利的兵器。真是可恨,朕迟早有一天会收拾他们的。”
说到这里,李世民右手握拳,向上狠狠地挥舞了一下,仿佛要砸死那些可恶的黑心商人。
秦川接着说道:“以上这些依然是治标不治本。想根除突厥人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在文化上做文章。”
从文化上做文章,这个观点对于李世民来说还是十分新颖的。他问道:“具体来说,如何去做呢?”
秦川说道:“中原文化渊源流长,根基深厚,对游牧部族有很大的影响。汉朝时中原王朝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百姓生活水平高于匈奴人,因此匈奴人多以汉化为荣。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这也就是在突厥人当中,有不少人会讲汉语的主要原因。
等朝廷击败了突厥人之后,突厥人畏惧朝廷强盛的国力,羡慕唐朝百姓富足的生活,一定会让他们对我朝心生向往。这也就构成了朝廷对突厥人实施文化影响的基础。
但是臣以为,仅仅靠着这种自然形成的影响力是远远不够的,朝廷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方式,在文化上对他们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