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很聪明,大概猜出了这东西的用途,但也不能完全确定。
他试探着问道:“此物是用来观测天象的吗?”
秦川赞道:“道长果然聪明。此物叫做天文望远镜,的确是用来观测天象的。”
袁天罡不愧是钦天鉴的鉴正,有点儿职业病,即使在家里,在楼上也修建了一个观星台,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就站在那里观测星象。
秦川吩咐朱哲晓和二宝把望远镜抬到楼上的观测台上,亲手进行了调试,然后对袁天罡说道:“道长,您自己来试试吧。”
袁天罡学着秦川的样子,通过望远镜向夜空望去。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硕大的月牙形的物体,顿时就把他吓了一跳。
他把眼睛从望远镜前移开,朝着天空望去。他有些不可置信,揉了揉眼睛,再次往天上看,确定了自己看到的就是月亮。
他又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那高悬在空中的月亮。此时正值月末,月牙如钩,月亮大部分地方漆黑一片,看不清楚。但是明亮的那一部分清晰地映入他的眼帘。
他仔细地观察了半天,可以确定自己没有看到什么月宫,更没有嫦娥和桂花树。那里一片荒凉,死一般的沉寂。
这一刻袁天罡脸色苍白,有些恍惚。自己亲眼看到的景象,打破了他的认知,甚至动摇了他这个道门的信仰。
这一个晚上,袁天罡也如同一个好奇宝宝一般,向秦川请教了无数问题。秦川给他讲的天文地理的知识,大部分都超出了他的认知。但是他又觉得是那么合理,那么令人信服。
在此期间,李淳风一言不发,当了一个好听众。秦川讲的东西,对他也有极大的冲击力,不过比起袁天罡来说要好一些。毕竟他在秦川的身边时间比较长,接受了秦川很多观点。
秦川之所以要给袁天罡和李淳风不厌其烦地进行科普,是因为在古代,人们信奉的是唯心论,要想宣扬科学会冒很大的风险。他可不想做哥白尼,被人当做妖孽烧死。
秦川打算先给科学披上道门的外衣,介入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影响力,循序渐进地推广。
谈到了后半夜,秦川说道:“道长,李道兄,我这次过来是奉了陛下的密旨,有事请你们二位相助的。”
在郦洲道出现的那两个武功高强的奇人,虽然现在还弄不清楚他们的出身来历、家庭背景。
但是从他们曾经帮助阿史那思摩,可以肯定他们跟突厥人有关系,最起码从表面上看他们跟突厥人的关系,比跟唐朝人的关系要近一些。
秦川等人要训练新军,这要严格保密。尤其是秦川所掌握的新式武器,突厥人一定十分关注,会千方百计地弄清楚其中的秘密。
对于一般的突厥人,防范起来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如果那两位不明身份来历的高人出手,会有很大的麻烦。
秦川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可能分心去防范他们。有李淳风和袁天罡做帮手,那就轻松多了。
袁天罡的信仰刚刚受到了打击,有太多的问题需要从秦川这里获得答案,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对钦天鉴的兴趣。
他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跟秦川接触,对那两个神秘人也很感兴趣,更不要说秦川的手中还有皇帝陛下的密旨。因此秦川的邀请,袁天罡求之不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李淳风是袁天罡的徒弟,他自然也没有问题。他会跟袁天罡一同前往庆州。
袁天罡也是一个做事十分认真的人,既然答应了帮助秦川,就会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
他说道:“秦道友,我和淳风先去郦州继续查访那两人的消息,以一个月时间为限。无论是否有结果,都会去庆州跟你汇合。”
望着袁天罡坚定的眼神,秦川感激地说道:“那就辛苦两位
道长了。我后日一早就出发。咱们庆州再见。”
这天,秦川、程处默、秦怀玉、李峻、牛诚和裴元离开了长安。为了不惹人注目,他们并没有跟大队人马同行,身边只带了一些亲兵。
临行前他们没有去兵部,程咬金、牛劲达等人也没有给他们送行。离开长安城的时候,他们是赶在关闭城门之前出城的。他们要夜行军,尽可能的减少别人的关注。
秦川、程处默、秦怀玉、李峻和牛诚这五个人,是程咬金和牛劲达举荐的新军的主要将领,已经在房玄龄那里做了报备,并且获得了李世民的批准。
李世民对这件事情十分重视,对这五人的职务也给予了提升。秦川被任命为新军的最高指挥官,被授予了从五品的参将。程处默也从正六品的校尉,晋升为从五品的参将。秦怀玉和李峻从从六品的振远校尉被晋升为正六品的振威校尉,牛诚从正七品的队正晋升为从六品的振远校尉。
不过这些职务的变化,只是在房玄龄那里进行了报备,还没有正式记录在兵部的档案。
在这五人当中,每个人的分工不同。秦川是总负责;程处默负责主持日常的军务;秦怀玉负责骑兵训练;李峻负责步战的队形操练;牛诚负责火器训练。
新军除了这五位将领之外,还有负责后勤保障的裴元。他现在也从行军书记官晋升为行军主簿,作为唯一的文职官员,参加新军的组建工作,官职也从正八品晋升到了从七品。
秦川、程处默等人离开长安后,一路上昼伏夜行,直到离开长安的第五天,此地已经距离长安超过了千里,他们才恢复了正常的行军状态。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庆州。
庆州隶属于河北道,在河套平原的西部,距离云中地区仅一山之隔。云中是突厥人活动的重点地区,间细众多。为了保密起见,新军的训练营地就放在了庆州的马栏山区。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秦川等人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前来迎接他们的也是一位老熟人:参将王云。他奉大将军李靖的命令,按照秦川事先提出的要求,在这片山区中,寻找到了一片训练场地,并且率领1000名唐军官兵修建了营房,并负责警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