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快快请起,朕期盼李将军很久啦,很希望李将军能为朕出谋划策!
如今大明内有天灾不断,流民四起,外有满清狼子野心,欲亡我神州之心不死。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朕自知自己能力不足,对此束手无策,却不知李将军有何妙计?”
崇祯皇帝将自己的困境和盘托出。
“陛下,臣需要先了解一下情况!”
“没问题!”
崇祯皇帝挥挥手,让手下把所有的资料都送来,同时结合自己所知道的部分历史资料,提供给李靖作为参考。
......
看着一大堆前言不搭后语,你来我往互相矛盾的战报,李靖明显有些没绷住。
看得出来,大明的官僚们互相推卸责任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能干。
数个时辰之后,李靖终于有点眉目了。
“陛下,臣大概已经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
李靖放下了一堆卷宗,坦然对崇祯皇帝道。
“将军请说,朕洗耳恭听!”
见李靖有了办法,崇祯皇帝不由得大为欣慰。
他很清楚自己能力不够,所以绝不微操,主打一个听劝。
而李靖的军事能力,崇祯皇帝是非常信得过的。
“陛下,臣以为,大明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重物而轻人!
宁可修一堆毫无用处的堡垒城墙,也不愿意给士兵多发一点银子。
那些在边镇有名的文官,大多会有一个功绩,就是会在史书上详细记载,他在守边任内,一共修了多长的边墙,修了多少堡垒,又整修了多少的城池。
这些玩意修得多,就会在史书留一笔,作为有作为的,知兵的文臣典范。
在边镇搞工程就是有作为的好文官,基本没有文官的考核是以练兵为标准的,甚至在史书上评价,练兵的好坏都不会作为文官统帅死后的评价标准。
臣以为,这就是最大的问题了。
须知,一支弱兵,是守不住坚固的城池的。
能够闻风而逃,便是上勇了!”
李靖在地图上点了点。
“将军所言,甚是有理,只是他们为何如此?朕又该如何防范呢?”
崇祯皇帝听的连连点头,追问了一句。
“陛下,臣以为,对于文官而言,搞基建,功劳是看得见的。
因为修的那些东西就在那里,这些东西可以实实在在的证明,他是做了事的,是经得起检验的。
搞基建,特别是边镇的大基建,大家伙可以上下其手,有工程就有进项。而且打着修边墙堡垒城池的名义,别人还不能说出什么来。这是一个既可以捞好处,又可以捞政绩,还让人说不出话来的好项目。
要搞野战,就必须练兵,但练兵费时费力,还得罪当地的士绅和兵头。
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但搞基建大家都开心,毕竟搞基建朝廷拨款,还整顿了战备,更获得了政绩,上上下下都高兴。
这样的状况下,边镇的文官更加热衷于搞工程,把有限的资金都投入到大基建中。
至于士兵是不是有饭吃,有军饷,是不是愿意为朝廷卖命,这些都不关他们的事,因为养兵是朝廷的事。”
“有道理,你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