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用语,看看,是不是很有古夏书面语的韵味,更兼吴语方言特点,在听这调子,很是抑扬顿挫,不难听吧,甚至好听。
我也是听了民间哭灵后,才明白音乐真是来源于生活,就这哭灵,我从中听出了咏叹调,但主要是很有民谣感觉,甚至里面的节奏还有摇滚的影子。”
这段哭灵和解说一出,直播间人数马上上升到十万。
“好,现在乡邻来帮忙了。灵前供桌已经摆上,正中间一个大花圈,花圈周围是布缦,前面是供桌,香烛供品就位,供桌前是火盆,用来化纸。”
此时,以扮演乡邻的群演已经在民居前是用旧时代的油布搭建的灵棚,覆盖住了房前的整个地坪,不时有人在灵棚下进进出出。
“唢呐起!”
王安仁大手一挥,嘹亮穿透人心的声音隔着网线从现场透过屏幕音箱,直冲网友们的脑门,很多人在猝不及防之下来了个战术后仰。
灵魂音乐让直接间的弹幕飞起,大部分是骂人的。
但骂人的多,进入直播间的人数更多,观看直播的已达二万人了。
哭灵和唢呐两个远离现代人视野的事务,直接让直播间的热度飞起。
平台后台捕捉到流量后,自动给了推广引流。
王安仁可没把心思放在这上面,他还在引导网友关注进入灵棚下的糖摊和对联摊。
“网友半山腰的钢炮对习俗的合理性表示怀疑,糖摊明显是商业消费行为,与丧事现场气氛不符。
其实这事啊,得换个思路来考虑。
这套民俗丧葬习俗是在农业社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农业社会,个人和家庭的社会资源调动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丧礼需要全村人的帮忙,同样,别人家有人老去,你家也要帮忙,就是这个理。
你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只要有钱,什么服务外面买不到,就是买不到,政府不得给兜底。
那时候可不只能村民亲朋互助嘛,所以那时的人把人情关系看得很重。
现在肥狗先生走了,他的‘家人’要治丧,村民都来帮忙,有人给村子里父母来帮忙而无暇照顾的孩子卖点糖果玩具消遣,主家能说什么?不还得感激。
整个丧葬过程中处处体现这么个思路,比如守灵,至亲会在逝者灵前哭灵,边上有乡邻打牌,看起来与悲伤的氛围不符,其实是乡邻们在陪伴安慰亲属。”
网友们又暴发出一批弹幕,还能从这个角度解释这些看来不合理的习俗,长见识了。
接下来是孝子报丧,给逝者停尸换衣,亲朋邻居协助亲属落葬,三天的停灵过程一直开着丧宴,俗称吃席。
之后还有个守孝的过程。
“说起来这守孝,需要三年,可以参考古代官员父母过世丁忧三年的制度。后来的吴地,基本都是七七四十九天,四十九天后就把供在供桌上的逝者的照片挂上墙,把供桌撤了,供桌上的花圈,边上的挽联及逝者生前的衣物全烧给逝者。
进入工业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都离开乡土找生活去了,农业社会的规矩显然让人很为难,就只守头七,也就是下葬后的第一个七天,但子女还会戴代表父母亡故的臂章,女性带白色头花,要戴一年。
再后来,停灵三天,下葬后也不守头七了,直接把供桌收了,臂章什么的也不带了,到今天,经过异变,这些习俗各位一概没见过,除了专门研究这个的,也没人记得了。”
整个丧礼停灵期结束,肥狗被火化下葬的时候,直播观看人数达到了一百二十万。
之后的剪辑视频更是有七百多万的播放量,肥狗的遗嘱得以顺利执行,王安仁的十万块钱也顺利到手。
遗嘱执行之后,视频仍在网上流传。很多人对丧礼司仪印象很深,这是一个风趣,且知识渊博的家伙。
甚至有粉丝认出了司仪是一个做文化哲学社会学直播的主播,叫希声无形的家伙,证据还不少。
比如即便王安仁戴上了口罩,但脸型、身材、声线一对比,结果就很明确了,且希声无形还在网上做过一期丧葬民俗视频的。
这倒给王安仁小小引流了一把,但也没掀起更大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