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园和橡胶生产厂风风火火地进行着。
五亭山地处平安郡,常住人口约10万人左右。郡守王从明50多岁,也同即墨王一样在田间劳作。
平安郡2分田,八分山,每年都靠朝廷拨款,但还是时有饿殍。大部分人以打猎采草药为生,如此人口可想而知动物都来不及繁殖,草药也近挖绝。
昭令一下,王从明火速腾出地方作橡胶加工厂。不少城中大户自发腾出空房当做仓库。
夏久安和即墨华以及工部尚书董少其去到场指挥。
招工启事写得明了:
一、计件制。
二、薪资——每结一次货款发一次,不论多少。给到做工人绝对的来去自由。
三、包食宿。
早餐:白粥
中餐:蒸米饭,素菜一份,肉汤一例
晚餐:馒头2个
14岁以下,50岁以上去橡胶林割收橡胶。
青年男子有体力进工厂做轮胎,以及搬搬抬抬的活。手巧的年轻女子去做橡胶底布鞋,以及雨靴。
夏姐好像去工厂查看他这样一人做整件改成了流水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体力逊色点,手不怎么不灵巧的年轻男女则去其他山头种植橡胶树。
招工启事一出,立马有200多人前来报名。他们中大多数奔着吃食过来的,至于工钱,想都不敢想。
夏久安他们三人在食堂里吃午饭,看到厨房间剩了不少吃的。
“老伯,这是采买多了还是?”夏久安定睛一看——食堂里干活的全是平安郡大大小小的官员。他们脱了官服,围着围裙。不仔细看真分辨不出来。“董大人……各位大人也在啊。”
“夏大人,三王子,尚书大人。其实采买的根本不够,百姓说朝廷供他们这么多人吃,钱又还没赚出来,不忍心花朝廷的钱。每人都只打了一半的量。有些还哭了,说自己家人若能再挨挨,兴趣就不会饿死了。我们几个,也想节约点人力成本。就来食堂帮帮忙。”
夏久安听得动容,即墨全国上下的凝聚力不可小视,如此万众一心的国家总会迎来曙光!
确实,有饭吃,有房住,有活做,有钱的消失一传十,十传百来报名的百姓越来越多。她的200万白银若不在进账,很快便会见底。
百姓自发加班加点至子时。他们不想给与他们希望的夏久安和朝廷寒心。
没两日,文武百官和即墨王也赶到了平安郡。
这群官员也没架子,和普通百姓有说有笑,嘻嘻哈哈。可能是因为生活有了奔头,每个人的脸色看上去都不一样了,隐隐地泛着一层红光。
大家众志成城,没几日第一批雨靴.橡胶底布鞋,橡胶轮胎,在各国的超市上架。本就新玩意,再加上价廉物美,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好了!来钱了!
“这5日以来,孤的子民们!大家辛苦了!孤无用了几十年,没让你们吃饱饭,还受南斐压迫。你们竟也认孤这个大王。孤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即墨王的话简单直白,不加修饰,却掷地有声。
“下面!嘿嘿嘿!发工钱啦!孤来得晚,人老了,手脚也慢了下来,割收了3天橡胶,得了200多文钱。陈大将军厉害,他同孤同一天来的,得了400文。曹丞相最阴险!趁孤不注意,偷孤的胶,嘿~!”
台下百姓听得哈哈大笑。
“孤明天就要回去做大王这份工了。孤想啊!这做大王和做割橡胶工人也没什么两样。孤做大王是为糊口,也为糊你们的口。你们做工,为糊自己的口,也为糊孤的口。孤很骄傲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