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处各地虽有灾荒,但十几年时间,消失千万人口,三十年间消失人口两千万,甚为荒唐、甚为荒唐呐!”
见谢迁又说了不该说的话,刘健再次一叹,大明自太祖洪武始造赋役皇册,人口一直维持在了千万户六千余万人口。
起初这六千万人,江浙占了一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莫说太祖以后帝王了,洪武末年,十年一修的赋役黄册,便是北方人多、南方人少了。
各地州县究竟隐瞒了多少丁口,刘健这个内阁首辅也不得而知,但他却清楚,每年的冰敬炭敬、三节两寿大抵就出自此处。
“于乔先生,皇权不下县……”
赋役黄册的盖子,约莫就等于大明士绅的盖子,兵部尚书刘大夏要捂,内阁也一样要捂的。
真捂不住,要么大明天下变乱,要么东南士绅不存,结果莫测至极。
“晦公此语,岂非掩耳盗铃?总不好让他们一边说大明兵荒财匮,一边上下其手吧?
如今更好,理财经营也是不能说的话了,晦公,这大明究竟是谁人之天下?”
状元阁臣谢迁的言语,让刘健的老脸缩成了一团,如今朝局乱象已现,他只想以两朝首辅十九年阁臣之位,平安隐退。
李东阳如何、小皇帝如何、刘大夏等人又如何,刘健既不能管也不想管。
谢迁要揭盖子自寻死路,那是他自家事。
小皇帝聪慧老辣,那是皇家事。
刘大夏、李东阳所代表的东南士绅瞒赋隐税,事发了,那就是自绝于大明,与他刘健也没关系。
内阁首辅,就该是目不识丁的睁眼瞎,充耳不闻的竖耳聋,啥都看的见、听的清,这首辅之位坐着也是煎熬。
阁臣部堂们内讧,朱厚照乐见其成,等大伴李荣回到钟粹宫,他便好奇的问道:
“李大伴,你说这大明究竟有几多人口?”
刚刚坐下的李荣,听闻小皇帝发问,便挪了挪屁股,将手中茶盏放下,沉思了起来。
小皇帝赐座,让他一起在宫院中晒太阳,本是其乐融融之事,但提及大明的弊病,有些话该怎么说,李荣还是要好生斟酌一下的,毕竟宫外的水,比宫内更深。
“李大伴直说便好,皇考在时跟朕说过,万事不可过于较真……”
听到小皇帝抬出弘治爷,李荣无奈摇头说道:
“小祖宗能有此觉悟最好,这大明的赋役黄册,莫说如今了,太祖朝末年便不准了。
太祖朝中期始造赋役黄册,其时江浙富而各地穷,因此当时赋役黄册之上人口,江浙占了半数,初造黄册时,大明有千万户、人口六千万。
当时不准,乃是太祖平衡南北的手段,不足为今日借鉴。
历经数代,差不多就保持了这个数字,只是比之太祖朝时,江浙的人口却是锐减,如户部尚书韩文所说,天下之财可能有定数,但这大明人口却是真正的无定数。”
李荣说完,想到即将入京的汪直,嘴角不由多了一丝诡笑。
那刘大夏逼迫小祖宗至此,汪直入京之后,总要带着西厂缇骑,破灭江南万户士绅表一表忠心的,一报还一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