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马文升插手,番僧下山、净军化梵、改土归流就都是他这个兵部尚书的功绩。
结果,马文升以安排吏员为由,将三件事划归吏部跟礼部,即便是工部以及负责铸器的各寺监都有参与,独独缺了兵部的名额。
马文升带着一干人闹腾的热火朝天,兵部却迎来了宣府大败,这样一天一地的差别,让宦游大明五十余载的刘大夏,也很难保持住平和的心境。
“时公,彼时司礼监有王岳遮掩,锦衣卫的密报不会进京。
如今王岳不知所踪,李荣、萧敬二位公公可不会再给兵部遮掩了。”
嘴硬的刘大夏,被首辅刘健一句‘王岳不知所踪’,一下弄的没了声响。
似李荣、萧敬这类内廷不倒翁,绝对不可能给外朝遮掩宣府大败这样的消息。
想及那日的文华殿上,小皇帝开口就要褫夺他的官职、功名,刘大夏心里只剩苦涩莫名了。
再想到刘健口中所说不知所踪的王岳,苦涩的同时,刘大夏的心里也隐有寒气升腾。
“负公,陛下隐有锐意之相,如时公所言,如今开战并无钱粮支应,不说御驾亲征之事,仅是弥合宣府缺饷,两百万两纹银也只够堵去岁缺口。
而今正值年头之际,户部韩文那边并无百万两以上的银两,可以调去宣府!
质庵你与负公说说,此时户部能为宣府提供多少军费?”
见被点名的韩文韩质庵不说话,马文升脸色惨变,问道:
“晦公,大明财政坏到这种程度了?新君知道吗?”
听到马负图又要揭盖子,韩文只能无奈开口:
“负公,大行皇帝新丧,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太皇太后那边的用项都因此而缩减。
户部库银不能动,能用的活钱也就那么多,这处用了,那处便不能用了。
负公也知道与宣府战事相比,有些事重要的多……”
如今大明的现状就是烂摊子需要大家一起守好,韩文虽说不是南官,但户部才是六部之中最敏感的所在。
钱,户部不是没有,只是不能花在宣府。
“而今之计,总要先弄些银子过去安抚军心的,多了没有,少的也行,十万两总是能动吧?”
与务虚的刘健不同,马文升任兵部尚书多年,知道九边战力不缺,即便有缺也是缺在了银子上。
如今宣府新败,弄些银两过去,让边将组织好了后续防御才是正理。
不然鞑靼军一个纵马便到京师城下了。
“兵部所请十万两赏银,三日内便会启行,宣府总兵、都督佥事张俊,副总兵白玉、巡抚都御史李进,已经在万全两卫布防了。
如今内阁所虑,无非就是宣府败绩,是否该报与陛下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