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房即为表彰廉洁所用,便称之为廉租房吧?
朝廷每月只取微薄租金,以示国家度支有来有往,应个景便是。
如此官员们集中居住、公车上值,也会省去日常的一些麻烦。”
听到小皇帝的做派有先帝弘治爷遗风,梁储等人也不由的有些伤感。
若论大明皇帝之仁孝,能比之弘治帝的可真的不多。
“陛下不改先帝之志,乃大明社稷之幸事,臣等回去准备进讲课业了……”
因文华殿刘大夏当众打脸一事,梁储并不想给他说项,若不是因谢迁屡番纠缠,又打着再开经筵的名号,王华也不会来。
至于跟刘大夏、李东阳等湖广官穿一条裤子的杨廷和在想什么,梁储也管不了了。
但小皇帝当面表示出了仁孝的一面,在他为先帝守制期间,梁储再带人来指摘小皇帝,就不是那个意思了。
求情一事被梁储强行终止,受托于内阁首辅刘健的谢迁倒没什么表示,只是跟在王华身后的杨廷和,目光有些深邃。
有谢迁、王华两个状元公在侧,他杨廷和只能陪立末席。
“诸位师傅定好了经筵时间,便还是在文华殿经筵吧!
经筵之后,诸位师傅也正好熟悉一下内阁跟司礼监处理政务的流程……”
小皇帝最后一句话,让梁储三人背后的杨廷和眸子猛地一缩。
太宗文皇帝初建内阁时,定的阁臣是六员,以对外朝六部,自三杨内阁之后,阁臣多半时候都是三员。
按小皇帝说辞,这是要扩大内阁编制,分化首辅的权柄。
内阁跟司礼监一起在文华殿办公,本就让内阁少了腾挪的空间,再来一个扩编,内阁弄不好就会成为六科那种虚设的衙门。
杨廷和的理解,大致就是朱厚照的意思,但目的却有根本的不同,他要的不是分化削弱而是增强,三阁臣是不足以处置大明政务的。
大明内阁的权力,其实大部分是被六部给分走了,就跟兵部尚书刘大夏一样,自己觉着大丧期间不宜动兵,便可以按下宣府军报,不报于内阁了。
六部堂官的权力过大,内阁的权力过小,就容易滋生刘大夏这类自行其是的堂官,边境战事可自行处置,这权力未免大的有些离谱了。
“厚斋先生,陛下是否有意分化内阁?”
走出钟粹宫后,见四下无人,杨廷和便拦住梁储,直接开口问出了心中所思。
“介夫兄,因何有此揣测?”
杨廷和平素便以深沉示人,对于这位石斋先生杨介夫,梁储也没多少好感的,对文人而言,谋算过深的人,并不可交。
“介夫,此时的内阁,时公懒政、西涯先生身陷攻讦之中,仅凭我一人也是独木难支,若介夫能入阁,大明上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如今的刘健内阁,下任首辅的人选是李东阳,李东阳之后,刘谢二人看好的不是梁储,而是杨廷和,只因这位杨介夫深沉多谋,是个可以用事的大才。
“于乔先生却不可如此说话,如今的大明正是承上启下之际,财税不足、弊政颇多,内阁发声当振聋发聩才好!”
听了杨廷和说法,谢迁却是轻轻摇了下头,在他看来,大明之弊弊在东南,有了东南税赋,事情便解决了一大半。
有了充裕的赋税,刚刚小皇帝所说以煤代薪、廉租房之类,就没什么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