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的大神通,读取狼妖前世今生的过往,实在是再容易不过了。
须臾,他挥了挥手,
一位年轻男子的容貌浮现在了大殿里,正是炎悟名。
“以后外出,若见到此人需以礼相待。”
“正是此理。”
大殿中众菩萨和五百罗汉齐声应是。
……
……
炎悟名带着奔波儿灞和霸波尔奔一入车迟国国境便降下云头。
因为他看到了一个村庄,洋溢着难得一见的祥瑞之气,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从未见过的——
这必须得好好的深入了解一下。
这村庄三面环山,只有一面连通外界,被村民立了岗哨木墙,只为杜绝野兽入侵。
山里有两条瀑布,落下地来成了两条小溪将村庄包裹其间。
岗哨上的村民见是一个小郎君带了两个书童,顿时热情的打开寨门,将他们迎了进去。
“小郎君,此地难寻,你是怎么找过来的?”
悟名指着村中炊烟笑道:
“到了饭点,闻到饭味,空空的肚子带我来此。”
那村民哈哈大笑,
“小郎君真爱说笑!来来来,我带你进村子去!”
他看向岗哨上的同伴,叫道:
“二狗子,我带客人进村了!”
那二狗子回道:
“尽管去,尽管去,这里有我看着哩!”
那村民这才带着炎悟名三人往里走去,
“不知这位大哥如何称呼?”
“乡下人,没大名,村里人都叫我刘三郎,小郎君喊我三郎便是!”
“三郎,这里是个什么所在?我也去过许多地方,都没有此地祥和!”
刘三郎得意的抬起了头,介绍道,
“此地名唤蒲山村,虽说是个村,但因地势安全,土地肥沃,不断有人迁居过来,此刻村里却有一千五六百户人呢!”
悟名微微点头,一千五百户人,都赶上一个县城了。
“那你们村里人可不少,平日里可有矛盾?”
刘三郎摇了摇头,
“村里耆老贤明,纵使有矛盾,也立刻就被化解了——倒是前两年住进来一个道士,一个和尚,天天怂恿着我们建寺庙,盖道观,结果事儿没做成,他们两个倒是一天到晚吵架。”
一行人走过一座小石桥,经过一棵大榕树,转过一片山崖,便见到了村庄的全貌。
阡陌纵横,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里记载的,也不过如此了。
“小郎君,快随我归家去,昨日我打了一只黄麂,今日有肉吃哩!”
悟名笑问:
“三郎你们还打猎啊?”
刘三郎点点头,
“是啊,田里种的粮食,十有八九要缴税,根本不够吃,好在我们靠山吃山,山货野味不断,这才比他处过得更舒服些。
只不过现在村里人越来越多,山里的东西越来越难搞到,估计再有个三两年,山里的动物就要被我们吃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