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筏靠近浮标,李强将手中的竹竿撑到水底淤泥里,稳住筏子。
趁此机会,李盛赶紧伸手将浮标捞起,慢慢拉起排沟的主线。
都扯出好几个钩子了,一条鱼的影子都看不到。
“小强,你这方法不行啊?”
李盛有些担心地说道。
“爸,这才几个钩子,别急嘛,好戏还在后面。”李强笑了笑,拿着手电筒往鱼线上照了照,“你看这几个钩子上的鱼饵都没了,肯定是有鱼的啊。”
李盛不语,继续收着手里的鱼线。
突然,主线微微颤动。
“小强,有动静!”
李盛激动地说道。
李强笑了笑:“爸,别急,我给你照着,鱼大就拿抄网抄,前面别硬拉。”
“知道。”
李盛点点头,轻轻将主线往回收。
果然,第一条鱼,慢慢地从水底里被拉了出来,鱼鳞在手电筒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白光,不停地在鱼钩上挣扎。
“小强,是条鲫鱼!”
李盛压低声音,兴奋地说道。
虽然只是一条鲫鱼,可也证明排钩钓鱼,是有效的。
“不错,不错,开门红。”
李强看着父亲将第一尾鲫鱼放进鱼篓里,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笑容。
只要排钩作钓有收获,凭他家离河边的距离,他们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下钩子,源源不断地获取渔获。
这样一来,就能大大地减少他作钓时间。
想到这,李强也是心头一阵火热,连忙开口道。
“爸,继续继续。”
“好嘞。”
有了开门红,李盛也是干劲十足,直接坐在竹筏子边上,继续收线。
随着一个个钩子不断地收上来,竹筏子上,也不时传来父子二人的惊呼声。
“哇,大货大货。”
“小强,快帮我抄鱼。”
“爸,慢点拉,这条鱼大。”
“快抄快抄,别让它跑了。”
...
这一幕,让一直在岸边等待的王惠兰,看得心痒痒,忍了许久,终于忍不住出声询问。
“小强,收了多少鱼啊?”
父子二人没有回话。
直到他俩将河中间的几副排钩收完,往回划的时候,李强才回应了一句。
“很多!”
听到这话,王惠兰还是很急,接着说道。
“你这孩子,很多是多少啊!”
“我不知道啊。”
李强回应道,“估计有不少,最大的十来斤,都把渔线拉到河对岸了,差点让它跑了。”
不是他敷衍,他一直在打手电,又不时帮忙抄网,根本没去注意到底上了多少条鱼。
六七十个钩子,除开小鱼,凭着感觉,李强估计,大几十斤鱼是肯定有的。
因为父亲说了,一个鱼篓快装不下了。
所以他们收完深水区的几副钩子后,李强将竹筏子划到岸边,将装满鱼的鱼篓交给母亲看管,又重新拿了一个水桶,便和父亲往钓位附近的乱石堆里划去。
那里,还剩下他专门让父亲放的,最后一副排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