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郭大人!”
贾诩上前一步低声道:“元图所虑者,不过其手下那三十万奴兵罢了!”
“这些人无论是安置在雁门,还是并州其它郡县,皆是不稳定之因素!”
“如此不如把他们留在河套,留在北朔边郡,在由臧霸将军率领漳河铁骑,在河内节制,便无甚忧虑...”
顿了顿,贾诩继续道:“若主公还不放心,只需严格控制其军粮补给,以及战马等战略物资,想来郭大人应该能认清形势...”
“如此主公不但消除隐患,还能保证西疆安稳,岂不一举多得....”
夏军虽然接纳了并州一系将领,但军中众将包括贾诩这些谋士,仍然对郭藴等人多有防范。
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因为郭藴麾下,有三十多万经过战阵的士兵。
虽然他们以前是奴,但现在确确实实为兵,是手握枪矛利刃的兵。
再加上雁门众将,张辽、高顺、曹性、成廉、以及魏越等兄弟,都不是易与之辈。
这些健将的统兵能力,贾诩在之前的攻城之战中,已经见识过了。
可以说,郭藴和雁门众将,已经隐隐有一飞冲天之势...
当一个团队中,领导者力量失衡的时候,内斗倾覆不是没有可能。
以前这些人迫于大势,迫于夏军的压力,不得不低声做人。
但现在呢,李信给他们补充了武备,补齐了兵种空缺,若让他们站稳脚跟,在给些时间沉淀积累,那可就不好说了。
而河套重地,又关乎夏军又一安身立命之本,贾诩逢纪等人心有疑虑倒也正常。
所以贾诩才会献策解忧,河内平原一马平川,只要夏军能严格控制战马物资,不给郭藴等人配置骑兵。
到时就算事情有变,仅凭三十万步兵,想来也翻不出什么花浪。
就算有变,也能给夏军争取到,足够的应对时间。
骑兵也是要训练的,不是说攻城掠地,得了战马,就能迅速成军的。
夏军的漳河铁骑,也是经过无数磨练,和艰苦训练,及海量的资源堆积下,才能上阵作战。
除了骑兵,郭藴兵团的军粮命脉,也被捏在夏军手中。
而臧霸又率军,在河内节制,只要扼守住朔方通黄河渡口的战略要地,便无甚危险
朔方边郡,地处阴山脚下,北接鲜卑,西据乌孙羌渠等蛮夷胡族,加上前套平原等匈奴新附之地做为缓冲...
以并州诸将,嫉胡虏如仇的秉性,他们应付这些胡虏,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有精力,去考虑某些复杂事...
所以贾诩为了主公大业,可谓是用心良苦,绞尽脑汁...
李信沉默片刻,出言道:“文和言重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郭将军即奉吾为主,便不会有所猜疑,这种话以后不必再说!”
他虽然口中说着用人不疑,但思虑一番,最终还说是采纳了贾诩的意见。
李信直接定下基调道:“调公则主政河套事务,臧霸坐镇河内!”
“在调郭藴兵团,明日北上朔方,驻守高阙,戍边拒胡...”
“如此...河套大局定矣....”
李信定下军政人选之后,便把目光转向逢纪:“元图啊,能者多劳,公则尚在晋阳,这匈奴事务便暂且由汝处理...”
“这!”逢纪瞬间傻眼,你让他溜须拍马出点阴损的主意,或者处理寻常郡县之事务尚可。
但处理一州之地,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地域上的政务,他虽有能力,但真的不想搞,而且各部匈奴刚刚归服,其中关系更是难言。
这般错综复杂的事,岂是自己能治理的,难道要像郭图那样,每日秉烛夜勤,熬成皮包骨?
逢纪心中为难,很想拒绝:“主公,纪实在不善此道...”
“怎么,元图难道不愿为吾分忧,还是想吾日理万机,累倒在这案牍之上...”
李信打了个哈欠,他虽有日理万姬之能,却没有日理万机之心…
老子辛辛苦苦,南征北战,打下偌大底盘,可不是为了操劳过度。
咱也想,好好的休整休整,踏踏实实睡个安稳觉…
李信上前,拍了拍逢纪的肩膀,安慰道:“河套之事,汝尽管放手做,大胆的干,左右不过一群匈奴胡种…”
“纵使出了事,惹出乱子,都由本帅给你兜着…”
“汝暂且坚持一二,要不了几日公则便能赶来接手,辛苦一段时间,权当磨练...”
“这...谢过主公栽培...”
眼见主公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逢纪即使心有千言,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