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有心争王,我等刀山火海,必为主公取之....”
董卓望着一众摩擦接掌的将领,心中甚慰。
他将目光,转向侧手的青年文士:“文忧,汝以为朝廷诏王封侯之事,若何!”
“封王之事,自有主公决断!”
李儒已经摸透了董卓的意思,尽管有心反对,但他知道,最终也只不过是徒劳无功而已。
反过来还有可能恶了主公,索性不去反驳!
董卓摆手:“一人计短,多人计长,吾今日想听听文忧之言!”
对于自己这个女婿,董卓还是很重视的!
“唉!”李儒心中哀叹一声,直接起身道:“主公,如今天下形势已然明了!”
“我等只需按原定战略行事,何须去趟洛阳那滩浑水...”
如今西凉军,已经掌控豫州全境,若天下有变,大军南下可取荆州西向可入天府益州。
再加上河西走廊,据西域富庶,如此合四州之地,与西域诸国之力,何愁不能称王。
只不过目前的董卓,似乎并无此意,反而对大汉还抱有幻想。
或者说是,对汉帝抱有期望,其中道理只有少数几人明白。
西凉的董魔王,无疑是一个凶狠暴虐的主,但目前来说,他还对朝廷还算尽心。
相对于脑生反骨的李屠夫,董卓无疑更显忠心。
董魔王出身于偏远富裕之家,与积累千百年的世家大族,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他能做到前将军的高位,并镇守西凉,除了自身过人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汉帝的赏识与提拔。
大汉寒门出身的高官不多,比如董卓、丁原、何进、蹇硕等等,皆是汉帝有意提拔,用来对抗世家集团的人才。
这种情况下,董卓虽然对朝廷算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对汉帝,还算是有那么一点忠心的。
大汉这艘船虽烂,但终归没沉呢,烂船还有三斤钉,更何况煌煌四百年积威。
如今汉帝以封王之事许诺,董卓很心动。
李儒的劝诫之意,被他直接忽略。
董卓反而道:“文忧,吾有心北上不必言它!”
“汝只管为吾规划一番,此次如何才能抢在各路大军之前,灭了黄巾...”
他向李儒问策,不是要其站出来反对自己的,而是希望他能帮忙制定,详细的北行的新战略,以及怎样捞取更多的功劳,好为封王之事做铺垫!
他也不是不知道地盘的重要性,但战略虽好,想要完美的实施却困难重重。
先不说局势变化,单是攻打打荆益二州,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便让人等不起。
其实董卓的顾略也不无道理,看看李屠夫,其念念不忘的想要夺取幽州,南下冀州实行划黄河而制的战略。
但损兵折将之后,到现在也寸功未得,所以有些战略很好,但能不能完美的执行并完成那又另说了。
现在的董卓,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因为四百年大汉正统深入人心。
朝廷远没有到达油尽灯枯的地步,你给他讲什么天下大势,还真看不大明白。
在某些事情上,董魔王与李屠夫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一旦下定决心,便很难有所更改。
这个时候李儒的处境,与当初贾诩反对出兵幽州的情况有些相似,主公下定决心他们无力更改,只能在一旁查缺补漏制定战略!
李儒尽中无限惋惜,也只得建言道:“主公欲率军北上争王,儒心有所同…”
“但豫州之地不可轻弃,当留一员大将坐镇谯县,以防天下之变…”
“哪怕三张入主洛阳,局势不可挽回,我等也有退路和栖身之地…”
“至于黄巾之事,主公只需让徐荣将军,继续待在洛阳与三张对峙...”
“我军主力直接北上冀州,配合卢植老帅,先一步灭了戝首张角,洛阳贼匪则不战自溃…”
“如此主公破广宗,灭张角,居首功,勤王有力,保驾及时...”
“战后只需摆平卢植那老匹夫,这封王之事,水到渠成...”
“善,就依文忧之言,即日整军北上...”
最终,董卓还是采纳了李儒的意见,留一部分人马,以州剿匪的名义继续驻在豫州。
他本人则率三万西凉主力,迅速北上冀州,准备抢夺破灭黄巾,平定叛匪的首功。
王侯的吸引力,对于董卓这些朝廷武将,是绝无仅有的。
非刘氏不王,已经很好的诠释了,王的重要性...
严格来说,王与皇与帝曾经算是一个层次的存在,都是曾是人皇天子的象征...
甚至若真较真,八百年的周王天子,比所谓的皇帝还要来的更具正统和神圣性...
所以,王的吸引力,绝对值得董卓这等武夫,拼劲全力,前往取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