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将军走在队伍最前方,他高大的身影在皑皑白雪中格外挺拔。即便是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他依然穿着一件破旧的军装,肩上的枪带已经被磨得发白。
林云看到战士们在行军途中,不时用手抠下树皮,塞进嘴里咀嚼。有人摘下松针煮汤,有人挖掘冻土下的野草根充饥。饥饿和寒冷似乎成了每个人的影子,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夜晚,部队在一处背风的山坳里扎营。篝火映照下,杨靖宇的脸上布满霜花,但他的眼神依然炯炯有神。他环视着围坐在火堆旁的战士们,声音沙哑却坚定:“同志们,日寇夺走了我们的家园,我们就算只能啃树皮吃草根,也要和他们血战到底!”
林云蹲在一旁,借着微弱的火光奋笔疾书。纸页被冻得发脆,但他仍执着地记录着这支英勇队伍的一举一动。当杨靖宇说完那句话时,他的笔尖微微颤抖,在纸上重重地划下一道印记。
一阵密集的枪声从远处传来,将林云从回忆中惊醒。他迅速站起身,抓起挂在墙上的笔记本,朝枪声的方向飞奔而去。
淞沪战场上硝烟弥漫,十九路军的战士们紧握着步枪,在战壕里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子弹呼啸着掠过战壕,不时有战士中弹倒下,但后面的战友立即补上空缺,继续向敌军阵地射击。
蔡廷锴将军站在战壕边缘,右手紧握指挥刀,左手拿着军用望远镜观察战局。他身上的军装已经被硝烟熏黑,但目光依然坚毅如铁。“弟兄们,给我顶住!”他挥动指挥刀,嘹亮的声音穿透硝烟,“国土可以被侵占,但民族的脊梁永远不会弯曲!”
林云蹲在战壕一角,手中的铅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突然,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泥土夹杂着弹片四处飞溅。他用身体护住笔记本,继续写下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
街道上,上海市民们组成了一支支后勤队伍。妇女们在防空洞里为伤员包扎,老人们用板车运送弹药,年轻人扛着米袋和水桶往前线送。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踉跄着推着装满馒头的三轮车,汗水浸透了单薄的衣衫。林云看到,有位老太太将自家仅剩的几个鸡蛋小心翼翼地交到战士手中,浑浊的眼中含着泪水。
医院里满是伤员的呻吟声。一位左臂被炸伤的战士正被护士小心地包扎着,他眉头紧锁,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始终咬紧牙关不发一声。隔壁床上躺着一个腿部中弹的年轻兵,虽然疼得面色苍白,但眼神依然坚毅如铁。
“同志们,我们不能躺在这里休息太久。”那名左臂受伤的战士挣扎着坐起身,“前线还在打仗,我们得赶快回去!”
“对!我们的血可以流,但上海绝对不能丢!”另一位腹部缠满绷带的伤兵攥紧了拳头,声音沙哑却坚定。病房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应和声。
林云站在病房门口,看着这些负伤却依然斗志昂扬的战士,手中的铅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着。他一笔一划地写下:“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团永不熄灭的火。”
街头巷尾,一群衣着朴素的孩童手拉着手,用稚嫩的嗓音唱起抗日歌谣:“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保家乡…”清脆的歌声在弄堂里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