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桔子一梦 > 纸的发明2

纸的发明2

中国造纸术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传播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纸及造纸术首先传至邻近的亚洲国家。10

中国造纸术的传播

中国与越南陆上相邻,中国纸及书卷在2世纪已传到越南。汉末社会动乱,大批中国人到越南避难,带去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至迟在3世纪已能造纸,所造有楮皮纸,还有由当地蜜香树制的蜜香纸,太康五年(284年),大秦(东罗马)人献晋武帝蜜香纸张。10

中国纸在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就已传入朝鲜半岛。朝鲜半岛造纸可上溯到4-5世纪,主要生产麻纸,但大部分纸仍从中国得到。高丽朝(936-1392年)统一半岛后,与宋朝保持往来,此时造纸业有了发展,皮纸成为新品种。高丽朝造的纸厚重、强韧而洁白,为宋代士大夫所喜爱。元代人鲜于枢《纸笺谱》将高丽蛮笺列为名纸之一。10

日本和纸仍为书画艺术家所喜爱,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日本书纪》记载,285年百济人将中国书卷带至日本,而610年高丽王遣高僧昙征(579-631)赴日,昙征知五经,且能制纸墨,过去史学家认为日本造纸始于610年。实际上,南北朝时的中国已与日本有频繁的直接往来,有可能在此过程中从中国引进造纸术。日本雁皮造纸始于奈良时代,造麻纸、楮纸技术与唐代是一致的。10

中国纸和造纸技术南传后至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泰国、柬埔寨、缅甸、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这些国家造纸均晚于越南、朝鲜和日本等国家。10

中国造纸术在中亚、西亚和北非的传播

中亚、西亚各国,古书通称西域诸国,早在西汉时即与中国往来,纸张即从中国输入这些地区。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发现九封中亚商人南奈·万达(Nanai Vandak)于311-313年用中亚粟特文(Sogdian)写给在撒马尔罕(Samarkand)友人的书信,用的已是麻纸,可见该国人早在东晋时就已用中国纸书写,同时将纸运至中亚。10

天宝十载(751年)唐帝国与大食在中亚的恒逻斯(Talas,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用兵。交战中部分唐士兵被俘,其中有造纸工人,随后在撒马尔罕由中国人指导的纸厂开始生产麻纸。此后,纸输往欧洲。随着阿拉伯势力延伸到非洲,造纸技术随之传入,641年倭马亚王朝征服埃及,900年前后在今开罗建立了非洲第一个纸厂。1100年前后埃及在今摩洛哥境内的非斯(Fez)建立了非洲境内的第二个造纸基地,至此在中亚、西亚及北非先后有了六个造纸工厂,都按中国方法生产麻纸,纸在阿拉伯境内普及开来。10

中国造纸术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传播

中国造纸术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是造纸术在欧洲传播的最早的转运站。阿拉伯倭马亚王朝被推翻后,前朝太子拉赫曼(Abd al - Rahman)带一批人逃到北非避难,再前往西班牙,并于756年在西班牙境内建立政权,后逐渐统治西班牙,这使其成为最早造纸的欧洲国家,西班牙最早的纸厂于萨狄瓦(Xativa)建于1150年。10

法国与西班牙相邻,造纸技术可能来自西班牙。第一个纸厂于1189年建于南方的埃罗(Herault),因产量小,法国用纸仍大量从大马士革及西班牙供应。无疑,西班牙和法国主要生产麻纸。10

11一12世纪,阿拉伯纸还通过地中海从北非的埃及、摩洛哥运往意大利,再转运到亚洲大陆各国,造纸术就借此商路传入意大利,1276年在蒙地法诺(Montefano)建立第一家纸厂生产麻纸。意大利造纸业发展迅速,至14世纪已成为欧洲用纸的供应地,产量超过西班牙和大马士革。10

14世纪后期德国用纸量也与日俱增,1390年在印刷中心纽伦堡(Nuremberg)建立第一个纸厂,同时在科隆(Cologne)建立另一个纸厂。德国有了造纸业后,又成为向欧洲辐射造纸技术的另一中心。与德、法交界的荷兰于1428年建起早期纸坊,1586年在多德雷赫特(Dordrecht)兴建了更大的纸厂。通行德语的瑞士于1433年在印刷中心巴塞尔(Basel)建立纸坊,德国南面的奥地利于1498年在维也纳(Vienna)设造纸;与德国接壤的波兰于1491年在克拉科夫(Krakow)有了该国第一家纸厂。俄国较早就接触纸,但最早的纸厂1576年才在莫斯科(Moscow)兴建,还请了德国技师。10

英国与欧洲大陆有一海之隔,虽于14世纪已从西班牙进口纸,但造纸时间较晚。最早的纸厂是1494年在哈福德郡(Hartfordshire)建立的。欧洲北部国家也因地理位置关系造纸较晚,丹麦于1635年开始造纸,而挪威则始于1690年。然而至17世纪时,欧洲各国基本上都有了造纸业。10

美洲1575年才有第一家造纸厂,是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后建立的。此前美洲仍用羊皮等古老材料,有时用纸靠欧洲进口。美国最早的纸坊于1690年建于费城(Philadelphia),而北美的加拿大于1803年才在圣安德鲁斯(Saint Andrews)兴建纸坊。10

大洋洲第一家纸厂于1868年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Melbourne)建成。10

至19世纪后半叶,中国造纸术已完成其世界传播之旅程,遍及各国。10

造纸影响

造纸术既方便了人们书写,又促进了文化传播。公元7世纪造纸术传入日本,公元8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各国,造纸术的广泛传播,对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2

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11

造纸术加速了文字的传播,扩大了文化交流,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使纸张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推动了文献的生产发展。12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2

正如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评价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四大发明的时候所说的:“它们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看来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没有一个显赫人物,对人类事业曾经比这些机械的发明施展过更大的威力和影响。”12

造纸方法

古代

蔡伦造纸术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4个步骤:11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潘吉星设计,张孝友绘,1979年)

步骤

描述

分离

使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打浆

使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成为纸浆

抄造

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明朝造纸术

明朝造纸术有五个主要的步骤。图中所示的造纸方法为中国古代广泛流传采用的抄纸法,抄纸法制造速度较快。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12

明代造纸术

斩竹漂塘

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渔网等植物原料捣碎。

煮楻足火

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纸浆。图中可见大锅中的碎料用大石压住,有助于完全煮烂。

荡料入帘

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此一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

展开全部

现代

现代制纸工序已经机械化。

步骤

描述

磨木纸浆(Groundwood Pulp)

利用机械碾磨力以取得木材纤维,又称为机械纸浆(mechanical pulp),主要可再分为一般机械浆、精制机械浆、热磨机械浆等。

化学纸浆(Chemical Pulp)

利用化学法将纤维与木质素分开以取得木材纤维,主要可再分为苏打浆、亚硫酸盐浆、硫酸盐浆等。

半化学纸浆(Semichemical Pulp)

结合机械法与化学法之制浆方式,可再分为中性半化学浆、冷苏打浆、化学机械浆等。

起源争议

20世纪50年代以前,各界对蔡伦是造纸术发明人的说法,并无异议。直到20世纪50年代,化学史家袁翰青首次挑战了这一“历世纪论”。他认为,像造纸这样一门多原料、多工序、多品种的技术,由一人发明,似乎不大符合实情。尤其是蔡伦作为一个太监,知识面有局限性。袁翰青在1954年第12期的《科学通报》上,首次提出“蔡伦是造纸术的改良者而不是发明者。”次年,当时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工作的张德钧,撰文反驳袁文观点。13

1979年,主管造纸局的轻工业部副部长王毅之率中国科技代表团访问日本。参观东京造纸博物馆时,发现展览说明中说“蔡伦以前的西汉已经有了纸”非常生气,认为这与中国的历史定论不同。代表团回国后,正好赶上国内媒体报道陕西扶风发现蔡伦之前的西汉麻纸。从这时起,轻工业部正式介入蔡伦是否是纸的发明人的论战。13

1987年9月11日,中国造纸学会举行纪念蔡伦发明造纸术1882周年大会。会上,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政协副主席周培源说,“决不可轻率地贬低蔡伦和修改历史”。大会最后宣布: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为期30年的纸史争议自即日起告结束。次日,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纸史争议的“官方定论”。13

灞桥纸发掘人、陕西省博物馆程学华专门针对该大会点名撰写了《西汉灞桥纸的补述论证与有关问题的说明》,在这份长达17页的《说明》中,程学华详细阐释了灞桥纸的发现经过、墓葬位置、断代依据等。此外,程用了一半的篇幅“揭穿了调查组深入调查的真相”:前后三次来调查的人员均要求他改变自己原有的说法。程学华在《说明》中写道,“这是学术研究领域内的怪事”。13

纸史委员会委员安嘉麟曾撰写文章指出,蔡伦造纸说是“历史定论”,关系到祖国尊严和荣誉,神圣不可侵犯。挑战此说已不再是学术问题,而是是否爱国、维护国家尊严的政治问题。13

日本学者、东京大学教授中山茂在其书中说,“由于感情问题作祟,反对纸的西汉起源说,只好说‘灞桥纸不能以纸定论’。” 13

随着甘肃放马滩纸和悬泉置纸先后发现,关于蔡伦是否是纸的发明人的争论渐渐平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引入了1986年甘肃天水发现的放马滩纸,正式使用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说法”。而关于“西汉有纸说”的学术着作也逐渐被国际学术界所接受。13

然而,新的发现和学术着作并没说服反对者。2005年10月,湖南省岳麓出版社出版了《纸祖千秋》。这本近55万字的文集收录了100多篇文章,清一色地由坚持蔡伦发明造纸术观点的人撰写。13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菊华认为,灞桥纸并不是纸,放马滩纸地图也不是纸,很可能是帛。中国造纸学会和王菊华持相同观点,该学会秘书处雷煌认为,考古研究是项非常严谨的过程,虽然学界对于谁最早发明造纸术有争议,但并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浇纸法造纸术早于蔡伦的抄纸法,首创和影响力决定蔡伦的历史地位无可动摇。3

目前,学者多认为,蔡伦虽然不是造纸术的唯一发明者,但是他在改进和推广造纸技术方面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是不容否认的。西汉的植物纤维纸,为蔡伦造纸打下了基础。经过蔡伦的改进,造纸才开始脱离纺织业,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手工业。蔡伦之后,用纸作为书写材料的记载大大增多。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用纸书写的普及,特别是纸作为书写工具的地位得到制度上的确认。14

对蔡伦之前的造纸术的研究,有助于对“蔡侯纸”产生的技术条件和历史贡献等做出更符合历史事实的认识和评价。对于早期古纸的研究,可以让今人更加客观地看待蔡伦的历史地位。14

参考资料

[1] 李晓岑 · 浇纸法与抄纸法——中国大陆保存的两种不同造纸技术体系 · 中国科学院大学出版社 · 2011

[2] 蔡伦造纸影响世界 · 洛阳日报 [引用日期2022-08-12]

[3] “西汉古纸”是比蔡伦还早的造纸术? · 三湘都市报数字报刊 [引用日期2023-01-2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末世:邻居妻子求我帮帮她一睁眼我成了末世女王星铁之折翼旅人从火影开始旅行霍格沃茨的命运巫师九阶魔方:异界归途仙途虐恋:叶凡传奇虚拟尘世【快穿】下三滥恐怖无限:神女大人追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