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成语出处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nàn),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jiàng)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
后世以此故事作为历史典故,总结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成语故事
赵括乃是战国时期赵国那位威名赫赫的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小起,赵括便对兵法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天赋,整日埋头苦读各类兵书战策,并时常与人畅谈军事方面的见解。
有一次,赵括兴致勃勃地与自己的父亲赵奢展开了一场关于军事战略的深入讨论。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赵奢经验丰富、身经百战,但面对这个年轻气盛且思维敏捷的儿子所提出的观点和策略时,竟然一时间难以找出任何明显的破绽或错误之处。然而,即便如此,赵奢也并未因此而对赵括大加赞赏。
赵括的母亲见此情形,心中不禁充满疑惑,于是她向丈夫询问道:“为何吾儿在与您谈论军事之时表现得如此出色,可您却既不指出他的不足,又不肯对其称赞有加呢?”赵奢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缓缓回答道:“夫人啊,这战争之事绝非儿戏,它关系到无数将士们的生死存亡以及国家的兴衰荣辱。可是咱们的孩子赵括,虽然聪明伶俐,熟读兵书,但却将这等严肃重要的事情说得过于轻松简单了。倘若赵国没有让赵括担任将领一职倒也罢了,一旦真的委以重任,恐怕会给我们赵国的军队带来巨大的灾难和危机啊!”说完这番话,赵奢不禁长叹一声,脸上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之色。
3
纸上谈兵
听着语文老师的话,我面前渐渐浮现出来一个场景——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激战,双方总计出动兵力超过百万。赵军首战失利,主将廉颇下令固守。廉颇深知赵军实力偏弱,不可与秦军硬拼,他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消磨秦军的锐气,然后伺机反攻。
秦、赵两军在长平僵持了好几个月,赵国渐渐难以负担大军的粮草费用,赵孝成王迫切希望速战速决。他认为廉颇坚守不出是因为胆怯,几次命令他主动出击。秦国得知此事,就派人到赵国散播谣言,声称秦军最怕赵括,如果赵括统领赵军,秦军一定不能抵挡。赵孝成王信以为真,立即撤了廉颇,命赵括接领所有职权。
廉颇一走,赵括便照着他从兵书上学到的兵法干了起来。他不看当时的实际情况,便照着兵法上说的去做。他先是把廉颇所筑的星状营垒合并成一个大营,随后又颁布了这样一条军令:秦兵若来,要奋勇当先,猛打紧追,不胜不回。回者,斩!赵括刚刚布完兵,秦将王龁便带着三千人马前来叫战。赵括出万人迎战。敌寡我众,一回合不到,秦军便大败,望风而逃了。旗开得胜,赵括高兴得手舞足蹈,赶紧写信把捷报传回了邯郸。赵王听闻也非常高兴,觉得用赵括为将果然没错。这边赵括欣喜之余,又派人到秦营去下战书,结果王龁不但不来迎战,反而退军十数里。“秦军是怕我了。”赵括得意地想。于是命令军吏宰牛杀羊,犒劳军上,并传令:“来日大战,一定要先擒王,显一显我们赵军的威风!“
然而,赵括哪里知道,此时此刻,他已身处秦军的天罗地网之中。为了歼击秦军,赵括天刚微明就整军出发,才西行五里路,就碰到了秦军。霎时间,战鼓雷鸣,两军交战。秦军先派了两员大将出战,这边赵括也派了两将迎战。才一照面,秦将就败走了。赵括乘胜追击,追了约十余里后,来到一座秦营跟前。赵括传令猛攻秦营,但连攻数日,秦军坚守,牢不可破。赵括就让人催调后军,想再来一次硬攻。但是这时,他接到消息说后军己被秦将引兵冲散,不能前来。与此同时,这边秦营中冲出许多秦军大喊着把赵括团团围住了,并大呼道:“赵括你中了我白起将军的计了,还不赶快投降!”一听“白起”二字,赵括不禁心中一惊,赵括既无粮草,又无救兵,腹背受困,四十五万赵军在坚持了三个月后终于全军覆没,赵括本人也在战乱之中被乱箭射死。
赵王接到消息,痛悔不已。他本想治赵括全家的罪,但因赵母有言在先,便没有再追究了。赵国经此一役,国力日渐衰落,后终于被秦国吞并。3
成语寓意
“纸上谈兵”宛如那虚无缥缈的浮云,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只会夸夸其谈,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常言道,言语犹如那绚丽的烟花,稍纵即逝,唯有行动才是那坚实的基石。这就需要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多思考如那深沉的海洋,不张扬如那静谧的湖泊,少开口讲道理如那沉默的山峰,多动手做事情如那勤劳的蜜蜂。赵括虽将书本上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犹如那熟透的果实,可是缺乏实际的经验,宛如那无根的浮萍,所以一遇到需要实际操作的情况,他就立刻迷失了方向,如那无头苍蝇般乱撞。
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曾言,理想的实现恰似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只靠脚踏实地的攀登,而非空谈。确实,无论做何事,都不能如那风中的柳絮,只会空谈理论,空讲方法,高谈阔论。唯有依据实际情况,如那灵动的舞者,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其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方能高效率地完成事情,如此学到的知识才真正如那璀璨的明珠,发挥出耀眼的光芒。做事若不从实际出发,不重视实践经验,只是空谈理论,“纸上谈兵”,那最终的结局往往如那破碎的镜子,1
运用示例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三:“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
老舍《四世同堂》三四:“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谈着发财的门径的。但多半是纸上谈兵的谈话,只图口头上快意,决不想到实行。”5
清·曹雪芹《红楼梦》76回:“现有这样的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6
清·曾朴《孽海花》6回:“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着急,只怕他们纸上谈兵,终无实际,使国家吃亏。”6
汉英成语翻译
【纸上谈兵】be an armchair strategist7
比喻只会大发空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例:他所提出的计划、理想,都不过是纸上谈兵,没有实现的可能。
参考资料
[1] 《国学典藏》丛书编委会编着 · 文字上的中国 成语[M] ·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2018.01:352
[2] 张宝荣编写 · 常用典故选释[M] ·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80.06:166-168
[3] 新家庭书架编委会着 · 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新[M] · 北京:北京出版社 · 2018.01:178-179
[4] 汤木编着 · 成语故事[M] ·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 2015.03:256
[5] 中国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汉语大词典 第9卷[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1:768
[6] 陈振江主编 · 《二十六史典故辞典》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12年:100页
[7] 施正信,王春菁,张健钟编着 · 《汉英成语词典》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2008年
就在那一瞬间,清脆悦耳的下课铃声突然响了起来,如同划破寂静天空的一道闪电,将我的思绪猛地拉回了现实中的课堂里。
此刻,明媚的阳光恰好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了课桌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我下意识地抬起头来,只见讲台上那位辛勤耕耘的语文老师已经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整整一黑板的讲义。那些文字仿佛有着无穷的魔力,吸引着我的目光。
然而,时间紧迫容不得我有丝毫的耽搁。我赶忙抓起笔,迅速翻开笔记本,开始埋头抄写起这宝贵的知识财富。笔尖与纸张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