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给我把韩信抓回来!”
项羽大怒,带着骑兵一路追赶了数里地,却未能追上。
无奈之下,他只能愤恨地折返回到邯郸。
回到营帐后,韩信被胡亥的侍卫带走面见胡亥。
一见面,胡亥就说:“明日本公子要亲自领兵征战!”
韩信不动声色地答道:“既然是公子的决定,我自不会干涉。”
韩信知道劝说不了胡亥,便索性任由他自行判断。
胡亥应了一声:“嗯。”
胡亥稍后转移话题,吩咐道:“下令加强防卫,务必确保本公子的安全。
至于其他的事务,明天交由赵高处理吧。”
韩信点头离开胡亥的营帐。
韩信走后,胡亥感到一阵烦闷。
原以为可以让韩信与项羽激战到两败俱伤,再坐收渔翁之利,没想到事情发展得不遂人愿。
项羽已被韩信拖住了这么久,想再谋一箭双雕似乎已不可能了。
胡亥坐在营帐中沉思良久,考虑着各种应对方案。
他在赢子云面前已经装模作样赢得了对方信任,并得以带领军队出征,证明自己的表现确实出色。
但眼前的四万士兵究竟会不会为他效忠,韩信的身份复杂难辨,虽本是刘邦的人,现是否归顺大秦仍是未知。
此外,章邯必须除掉,此人为胡亥那位兄弟所倚重,绝不能为己所用。
韩信投降过来让胡亥心生期待,倘若能够将其收入麾下,其他人心也会顺势追随,届时灭赵、占据邯郸不过是水到渠成。
如此一来,大秦的基业岂不成了一块易取之地?思及此,胡亥立即唤来了赵高,详细诉说了自己的盘算。
起初听闻这计划,赵高也觉得无懈可击,且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然而听完之后,赵高的面色陡然惨变,仿佛惊到了极点。
“公子难道真要找死吗?”
赵高颤抖地看着胡亥,早已顾不上什么君臣礼仪了。
胡亥见到赵高这般反应,顿时怔愣,急忙问道:“怎么会有此言?”
赵高先确认没有人在 ** ,这才缓缓说出缘由……
“公子身为大秦的贵胄,若您在此割据称雄,皇帝陛下必难容忍。
这次能派出四万大军攻打邯郸,下次或许就会调来北方草原的二十万精锐攻打我们!”
“届时我们定将腹背受敌,别说那个至尊宝座了,能否稳守邯郸都成问题。”
赵高说到这里,胡亥顿时心中一凛,冷汗涔涔而下。
“该如何是好?”
胡亥焦急地问道。
“我们现在需要按兵不动,待到明日战事再起,等公子立下赫赫战功之后,我们便带着战俘与战绩回归咸阳。
那时候我们才真正有了与皇帝陛下对峙的资本。”
赵高的面色阴沉得像要滴出水来。
“当然,这只是取得了资格罢了。
所以在接下来对抗赵国的战役中,我们必须赢得将士们的衷心拥护。”
“等到那时,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困住赢子云和太上皇,公子就能顺势登基为帝。
然后可以威逼赢子云让他行禅让之礼……”
赵高原想继续说下去,但后面的话却不必言明。
胡亥忽然恍然大悟,似乎感受到了那至尊之位已离自己不远。
“好!就按你说的办,等到本公子登基之后,你就是名正言顺的丞相!”
胡亥欣慰地说。
赵高兴奋地感谢,跪倒在地上,叩首膜拜。
到了第二天,赵军在邯郸城头上仍然死守,城墙之下,项羽所率的军队骑马与秦军对峙。
韩信对 ** 如何能让项羽前来助阵感到费解,而且他还担忧另一个问题:** 能召唤来项羽,那沛县的刘邦是否会随之而至?届时若是遇见刘邦,他该怎么应对?
此时他帮助秦国作战,只是为了报答林子云当初救他性命的大恩,等这场战事一了结,他会重返刘邦麾下。
但眼下时局变幻莫测,若真见到刘邦,他到底该打还是不该打?是投降呢?还是不投降?
他不知道事情会怎么发展,但他知道此刻胡亥正向他走来。
此战如同一场表演,无需追求辉煌的胜利,也无须计较多大的利益,只要能博得胡亥开心足矣。
如今胡亥俨然成为这支队伍的实际领导者。
他身边簇拥着一群护卫,随时准备保护他的安全,防止受伤。
“公子打算何时发动进攻?”
韩信转头询问胡亥。
经历昨天与项羽的交锋后,秦军如今仅剩不足三万两千士兵,对方同样损失惨重,只剩下约六万人马。
为了防止敌方袭击营寨,此刻他们只能出动两万名士兵。
“韩将军率领五千人马与我配合,本公子亲自带领一万五千精兵正面迎战项羽!”
胡亥大声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