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清官很多,能被老百姓随时随地想起的,其实还真不多。
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因素。
比如说包拯和海瑞,特别是包拯,千百年来评书、戏曲等不断灌输,使人印象深刻。
这不,前一段网上有段视频,在河南开封包公祠里,一位女子来这里游玩,竟然情不自禁的跪在包公像前放声大哭。什么事能让这位女子痛哭失声咱们不去讨论,但包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明朝有位大大的名人,叫袁可立,却是被雪藏了二百多年的袁青天!
袁可立是河南睢县人,嘉靖四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562年生,小时候家境贫寒。
中了进士后,已经到了万历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91年,袁可立的人生首秀,就惊艳了江南甚至整个大明朝官场。
袁可立任苏州府推官,也就是掌管司法诉讼的官员,品级为七品,跟县令属于一个级别。
当时的苏州,是内阁首辅申时行和王锡爵的家乡,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稍不留神,就可能万劫不复。
苏州知府石昆玉是个好官,不但廉洁,而且不畏权势,处处依法办案。
申时行的小舅子吴之祯,仗着姐夫的权势,在苏州府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老百姓告状到了石昆玉这里,石大人那是清官好官,可不惯着他。该抓抓,该判判,可就得罪了申时行。
申时行倒没有直接出手,毕竟人家一品大员,当朝首辅,跟地方较劲有点失身份。
但任何时候都不缺刻意巴结奉承揣摩领导心思的。这不,应天巡抚李涞坐不住了,上表弹劾石昆玉擅动库银贪污受贿。
石昆玉当然也有后台,就有人指出这是申时行和李涞挟私报复。一来二去,这事就闹大了,惊动了皇上,下旨让彻查。
还别说申时行了,就李涞已经是四品大员,是江南这几个州府的最高级别,谁敢来审他呀!
袁可立接了这个烫手山芋。
查明真相倒不难,毕竟库银怎么来怎么去都有记录。问题是怎么判,给不给领导面子,还想不想在官场混,那是有讲究的。
袁可立也是血气方刚,才不管那些乱七八糟关系呢。写好判决书,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念。据说李涞羞愧的挡住脸,这边袁可立更来劲,读的声音又加了俩调门!
这次首秀,袁可立一下子名声在外。而李涞则羞愧的无法立足,只能辞职。
这件事过了不久,袁可立又经手审判了轰动一时的董范案件,更让袁可立名动一时。
袁可立得罪了皇上,被罢职免官,回家休息去了。
但是这种有才能的人,朝廷怎么可能会想不起来?不久袁可立重新启用。
当时倭寇已经很猖獗,一些地方官为了出政绩,不惜杀害平民冒充倭寇邀功。
琉球国的渔民因为遭遇风浪,辗转流落的崇明。地方官竟然将带头的两个拷打致死,将剩下的十几个,都用药弄成了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