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姓一个来源是黄帝时候的史官仓颉,也就是造字的那位。
其实仓颉造字也是传说类型。
因为一来文字应该是在漫长的象形文字以图画形式逐渐演变而来,不可能是某个人的杰作。大不了是这位仓颉仓老师总结后,才规范了文字。
另外如果那时候有了文字,怎么甲骨文是两千多年后的商朝才出现呢?在这之前怎么会没有文字?
所以仓颉造字,我们听听也就算了。当然啦,随着考古的推动,也许还有很多我们并没有发现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仓颉是史皇氏,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等。按这个说法,上述几个姓氏都是仓颉的后代。
还有出自姬姓,周朝时候的史官,称太史,名佚,其后人就以他的职称为姓。
以上两支,都是仓颉的后代,应该说是一家。
另外西域康国有附属国,叫史国,国灭后以国为姓,属于昭武九姓之一。
此外还有来自突厥的阿史那氏,被大唐收编后,改成单姓史。
当然还离不开兄弟民族改姓和避祸等因素,这些按老规矩,不表。
说到仓颉,又是被各地一阵抢抢抢,反正这位造字的先师并没有明确告诉后人他到底是哪里人?在哪里造字?死后葬于何处?所以给后人留下了谁抢头里算谁的机会。
在众多仓颉及遗迹中,始建于汉代者有四处:分别是河南南乐、虞城、开封和陕西白水;始建于晋代者两处:山东寿光和东阿;建于宋代者两处:河南阳武、洛宁。具体他们怎么共同或者各自开发,咱说不上话呀!
春秋时候卫国有个大夫叫史鱼,建议史姓就别用动物做名字了,就像上面这位,多难听啊!
史鱼活着时候,多次劝卫灵公亲贤臣远小人。但是卫灵公我行我素,根本不听。
史鱼奄奄一息,对儿子交代:‘’我死了就将尸体放在窗户底下,国君来了就这么这么这么说。‘’
儿子不敢违拗老爹遗言,就真的把史鱼尸首放在外面。
卫灵公过来吊丧,看到这一幕,既惊又怒,就想治不孝之子的罪。
史鱼儿子忙道:‘’是父亲临终交代,如果大王不贬黜奸佞弥子瑕,重用贤臣籧(qu)伯玉,臣死不瞑目!‘’
卫灵公听了,对史鱼的做法极为震惊,当下立即答应下来,将史鱼按礼法安葬。随后确实罢了弥子瑕,重用籧伯玉。
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次尸谏。
隋唐时期的史大奈,就是突厥人,原来姓阿史那氏。先是跟着领导一块归降隋炀帝,随着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后来李渊在晋阳起兵,就跟着李渊混。
史大奈还是非常能打的,也曾经救过李渊。在大唐成立初期,先后跟着李建成和李世民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
隋唐演义中,史大奈属于打酱油的,是瓦岗三十六头领里比较靠后的,除了摆擂台被秦琼击败外,也没什么耀人的战绩。不过我们不能被演义评书带偏,正史中的史大奈还是非常厉害的。
史姓中,最不能绕过的,就是史思明。
史思明长相,完全可以用贼眉鼠眼来描绘。据记载这人身材瘦削,鸢肩驼背,凸目侧鼻,少须发,性情急躁诡狡。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一看就不像好人。
史思明和安禄山有些共同之处,就是俩人都是胡人,生日仅差一天,又都通晓几门外语,还都干过中间商兼翻译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