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感觉齐姓应该是很大的姓氏,没想到只有不到二百万人口。虽然说两百万也不算少了,但跟名气这么大的齐姓这里,似乎有点不算多。
齐姓主要来源是姜姓。
周武王分封诸侯,姜子牙的封地在齐国,首都临淄。
后来陈国公子完,就是陈完,在陈国混不下去,跑到了齐国,改姓田。其后经过数代的发展,田氏逐渐掌握了齐国大权,顺理成章演变成田氏代齐。
田氏的齐虽然还叫齐,但此齐非彼齐,国君已经不是他姜家人。
政变发生后,一部分姜姓族人怀念故国,改姓齐。
还有出自姬姓的说法。
就是西周时候,周王朝大夫齐子,其后人以他为荣耀,就姓了齐。
另外在今天的甘肃陇南,当时叫武都。这里聚集了多民族,其中以氐族最多,而氐族又以白马氐族最为兴盛。随着和中原地区的交流,部分为了学习汉文化,改汉姓齐。
当然啦,还有很多兄弟民族,也存在这种情况,其中尤以蒙古族和满族最多。
西晋时候,匈奴人郝散率领几个部落起兵反晋。不过没多久,郝散投降了西晋,却反而被杀。
郝散的弟弟郝度元不干了,明明我们已经投降,却还被看了脑袋,用陈佩斯的话说就是,没点好处谁投降啊!
于是郝度元接过哥哥的衣钵,继续造反。
什么事就怕有人带头,本来还在持观望态度的,一看他能这么干,我为什么不行?于是氐族和羌族人推举齐万年领头,也造反。
其实并不是他们吃饱了撑的或者纯粹为了凑热闹而造反。主要是西晋时候,官员互相攀比的不是怎么管理地方,而是看谁更能作!
石崇王凯斗富虽然只是个例,但也能从这窥一斑而见全貌。当官的腐朽奢靡,肯定要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所以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那就无需再忍了。
齐万年包围了泾阳,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平凉,威胁关中,朝野震动。
朝廷派出梁王司马肜,建威将军夏侯骏领兵攻打齐万年。
司马肜和夏侯骏本来就对周处有意见,就逼着周处出击。
周处就是那个杀猛虎擒蛟龙,被称为三害之一的那位,后来学好,做了西晋的将军。
此时齐万年领兵七万,而周处只有五千人,又是经过长途跋涉。可以毫无悬念的说,就是来送人头的。不过周处带领的毕竟是正规部队,跟齐万年的散兵游勇不可同日而语。虽说周处最后战死,但也对齐万年的部队造成很大伤亡。
周处战败后,朝廷派出孟观主持军务。
训练有素的部队再加上正确的指挥,跟业余非主流军队打仗,结局基本可以肯定。
一年后,也就是公元299年,号称齐万年却还没坚持七年,老齐家的第一任皇帝,就这么胎死腹中。
清朝大兴文字狱,很多着作被销毁,拥有版权者有些不但没有稿费,还可能死于非命,甚至死后都不得安生。吕留良就是因为被查出有反动言论,所以被清政府挖开坟墓,挫骨扬灰。
文人士大夫有看不下去的,正义感爆棚的齐周华,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齐周华写了奏折,指出朝廷对吕留良办了个冤假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