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召公可不是辅佐周成王那个,不过肯定是他的后代,世袭了召公的位置。
召公眼看国人不达目的不会罢休,只得让亲儿子和太子换了衣服,舍弃了亲儿子,才算救回太子一命。这就是邵姓对周朝做出的重大贡献,后来周厉王死了,姬静继位,出现了宣王中兴。
这个召公叫召虎,谥号穆,后人称召穆公。
您能相信一个种瓜的被后人大书特书吗?恐怕不敢想象吧。
秦朝被封为东陵侯的邵平,就因为种瓜的事,被后代许多着名的大咖惦记着。甚至种的瓜都被披上了神话色彩,叫五色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彩色瓜呗。
并且以他的名字命名,如东陵瓜,邵平瓜。
那么,邵平有什么特殊事迹吗?
还真没有,只是在司马迁的《史记》里萧何事迹中略有提及,至于邵平有什么特殊贡献,反正孤陋寡闻的我,是没看到。
只是说邵平原来给秦始皇打工,封东陵侯。后来秦始皇倒台,这哥们就不当官了。但是总得吃饭呀,于是没办法的邵平就在长安东,承包了一块地,专门种瓜。
时隔两千年之久,咱也不知道他种的什么瓜,是专门给皇室进贡还是给搬着板凳的群众吃。有没有原产地保护,或者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无从考证。
反正肯定不是西瓜,因为西瓜传过来也就一千年左右,被中国大面积种植不过几百年。
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岑参、阮籍、陶渊明、骆宾王、王维、孟浩然、杨炯等等,都在作品中提及过这位种瓜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寻一下诸如‘青门’,‘东陵’,种瓜等关键词,相信应该能找到关于邵平种瓜的相关诗词。
这里摘录几句。
天下纷纷未一家,贩缯屠狗尚雄夸。东陵岂是无能者,独傍青门手种瓜。——王安石。
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更喜瓜田好,令人忆邵平。——陈润。
对理学和易学有研究的朋友,相信对于邵雍邵康节一定不陌生。
邵雍从小就非常聪明,且读书极其用功。
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古代那些能写出来传诵千古文章的大家,无一例外都是饱读诗书。绝没有哪个三脚猫学问,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能被后人写进教科书里。
邵雍读书刻苦到什么程度呢?他虽然没有头悬梁锥刺股,也没有弄个独脚凳防止打瞌睡。但是他冬天从来不生炉子,夏天不摇扇子,就为了多读书。
并且邵雍也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讲究融会贯通。他认为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学习前人的文章,而是通过文章,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古人能交朋友。
在觉得读了很多书以后,他开始按照书中的记录,周游了周边众多地方,增长见闻。
当时共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卫辉县令李之才听说邵雍爱读书,亲自到家里指导他读《河图》《洛书》。李之才惊奇的发现,邵雍往往一点就透,并且常常举一反三,有时候甚至令李之才也自叹不如。
后来迁居洛阳,住着草棚子,自己动手做饭侍奉父母。日子虽然清贫,却也悠然自得。
但是他生活拮据,洛阳的名人面子上过不去呀。
当时北宋朝廷被排挤出来的大臣,一般都在洛阳做个闲职。所以在洛阳的富碧、司马光等人一商量,干脆给他建个带院子的别墅吧。从这以后,邵雍才不用东跑西颠的讨生活,就在院里种瓜种菜,自给自足。
偶尔出门,大街老百姓上得知邵雍来了,往往扶老携幼的夹道欢迎。有些人家甚至仿照他住的样式,建了同样的房屋,就希望邵雍能来住一两天。
如果谁做了亏心事,旁人知道了,指责说:‘’你这么干,就不怕邵先生和司马先生知道吗?‘’
由此可见,邵雍和司马光,在洛阳人心目中,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邵雍名气之所以不如司马光等人,主要是这哥们不做官,从生到死,布衣一个。
邵姓名人,立传的就有百位以上,这里就简单介绍这么多。
下一篇谈谈湛姓,感谢您一直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