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也明白,国家大势已去,单凭个人的努力难以扭转乾坤,赵匡胤不会停下统一的野心和行动,南唐朝的命运已然无法改变。他感到无助和迷茫,但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坚强面对。哪怕改不了,他也希望能够为南唐再续上几年。他并不希望成为后世人口中“做个词人真绝世,可怜生在帝王家”的形象,他既然成为了南唐的君主,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一位有志国君不想成为圣帝明王,以文治武功称耀天下。
他深深地再看了天幕一眼,下定了决心,和朝臣进了殿内商议接下来南唐的发展,找寻着那一线生机,希望可以保卫国土和百姓。
宋虽然一统,但那也不是他的王朝。他只是失败者罢了。
【那我又喜欢这首词什么呢?
这首《相见欢》下笔天然流丽,生色无限。我在这首词中看到了美意不留,看到了芳华难驻,看到了此恨无穷,就如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
而李煜将无形之情比作有形之物,也不限于这首词。
他写过“人生长恨水长东”,也写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把“愁”比作江水滔滔不绝悠长?但李煜就是想到了,也这样用了。
我们之前谈论李贺用词奇诡,李煜的比喻也是令人惊叹到难分伯仲。】
【后来的名家是这样评价这首词的:
唐圭璋在《屈原与李后主》这样写道:“以水必然长东,以喻人之必然长恨,沉痛已极。”
俞平伯也在《读词偶得》中这样评价:后主之词,兼有阳刚阴柔之美。
花间派词多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
但李煜一改先前花间风气,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从委婉密丽见长到出之以疏宕。他在长久的被囚中,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在对过往的经历审视中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
“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李煜的词,又怎么会不让人喜欢呢?】
玉不识含笑的清脆声音回响。
刘彻点了点屏幕中被玉不识放大的这首《相见欢》,忽而叹道:“这个李煜写得确实不错,如此好词,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只是天女这样说,若李煜在看,想来他要不高兴了。”
在后世人看来,李煜的词情真语挚,大抵也和他身为亡国之君分不开联系。这个南唐后主命运多舛,也正是他处在那样一个境遇,才能写出那些意境深远的词。
史家之不幸乃诗家之大幸,不外乎如是。
后人说他“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大概真的直戳他心吧。
才子和君王,他若有所抱负,必然会想要做好属于“君王”的使命。而不是让后人感叹他命运不济,只有诗词耀世。
不过,他也只是这样随口感叹,要让他有对这个李煜有多真情实感,那是不可能的。
说着,他又有些好奇。
“这个李煜既姓了‘李’,又是‘南唐’的国君,那他和前面天女所讲的‘盛唐’有什么关系吗?”
只是,弹幕的功能还没摸明白的人,也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随便问问,得不到他想要的答案。
索性,他也只是好奇。
若是能够联系后世,他更想要知道的,只会是刘汉的万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