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也曾有过明丽快乐的少女时期,那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这就得说起她的生平了,我们简单来看看——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着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她生于仕宦之家,幼聪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赵祯现在看各位诗人词人都有了准备了。
大概一位诗人想要写出传世名作,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他的磨难和精力吧。不过好歹,她的磨难也只是她的爱情不顺,而不是像前面那个朱敦儒经受了靖康之难的战乱。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朱淑真出生的那一年,正是宋高宗赵构的治下,抗金还在进行,远没有结束,形势依旧严峻。
他语气幽幽,“南宋啊……”
他是赵宋的第四位皇帝,要让他现在就思考南宋的事,也是让他难受不已。
赵祯心中轻叹,无论怎样,他会尽力,他也不想后世对赵宋的印象全无好感。
【朱淑真在少女时期也曾“天资秀发,性灵钟慧”,写过欢快明丽的《春景》诗:“斗草寻花正及时,不为容易见芳菲。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春光伴酒卮。”是不是很美好?
但这样愉快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她婚后的生活十分不如意,最后忧郁而终。这首《蝶恋花·送春》正是她对昔日美好生活一去不复返的追恋哀伤不已的反映,凄婉缠绵,悲凄幽悒。】
【惜春伤春,留春送春,是词中常调,但朱淑真硬是从中杀出一条路来,意境悠远,细腻动人。
暮春烟柳,落花飞絮,杜鹃哀呜,暮雨淅沥,春日渐远。
“把酒送春春不语”,系春既不可能,随春又无结果,她看到的只是暮春的碧野,听到的又是宣告春去的鸟鸣,于是她只好无可奈何地“送春”了。“黄昏却下潇潇雨”,这雨是春天漠然而去的步履声呢,还是春日不得不去而洒下的惜别之泪呢?
这幅把酒送春图,从借垂柳系春、飞絮随春到主人公送春,层层递进,隐隐传出她黯淡、孤寂的情绪。】
【明代的沈际飞是这样评价的:“朱淑真《送春》,满怀妙趣,成片里出。体物无问之言,淡情深感。”
而清朝的陆昶则是这样说:“淑真诗好,词不如诗。受其‘黄昏却下潇潇雨’句,又词好于诗也。”
可见,这首《蝶恋花·送春》确实写的很好。】
说着,玉不识似是想起了什么,一句带过。
【说起来,也挺巧的,朱淑真生于1135年,这一年,着名的抗金女英雄梁红玉逝世。一文一武的传承,现在看来,又怎么不算是一种浪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