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宣纸——
宣纸是华夏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纸。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我们提起宣纸,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亲切温暖的感觉。因为,宣纸实在是华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就像京剧、中医一样,是华夏文化的一个象征。】
在天幕的一侧,画面中出现了宣纸制作的几个片段——
有原材料晾晒的画面,阳光浓烈,有几十人一起摇动竹帘的画面,水声响动,也有宣纸裁剪的画面,画面洁白如雪,最后水墨点染,出现的是各色书画作品,镜头从由古至今的作品上划过,最后定格在人民大会堂的巨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上。
配合着画面的变化,玉不识的声音也缓缓流淌在天幕下众人的耳畔。
【宣纸的描述最早见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笔记》和《新唐书》上。宣纸原产于唐代宣州所辖景县,故名宣纸。唐代的纸往往是麻和桑纤维的混合物。到宋代,徽州、池州的造纸业逐渐转移到泾县。】
【2002年,宣纸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首先展示的就是宣纸制作工艺,运动员的获奖证书也是用宣纸制作而成的。2009年,宣纸制作工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回宣纸,宣纸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手工纸张,是文房四宝中的一宝。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与一般的书画纸工艺不同的是,宣纸生产几乎为手工操作,工序达100多道。】
【安徽泾县是宣纸的原产地,即使在现代机械造纸的冲击下,纯手工制造的宣纸,也始终不曾被取代。这是因为唯有宣纸才能做到独特的润墨及洇化效果,没有宣纸,就没有书法与国画的光辉灿烂。此外,宣纸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百折不损,一纸长寿千年,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在宣纸问世之前的朝代,书画大家更是眼馋的要命。
天幕将宣纸说得这样好,他们都恨不得亲自试试,被天幕单独提到的那独特的润墨及洇化效果,到底是什么样的手感。
而一纸长寿千年,那不就是代表着他们的作品能够长久保存的概率不就更大了吗?
嗯,更加心痒了。
而在有些人的眼中,宣纸的存在,就是一个产业啊,这能带来多少收入啊!
有些世家,就是有着自己的特色产业,才能维持着原有的荣华。现在看着宣纸,都有些心动。但是他们心动,皇帝们也心动啊。做什么都要钱,打仗要钱,改革要钱,治理要钱,钱是不嫌多的。
相似的命令如雪花般从各个地方传递出,徽州、池州和泾县成了众人的焦点。
而有些人则是注意到了天幕中提到的“北京奥运会”、“运动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词中。其他的内容好理解,这几个词就有些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