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
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插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
天工不见老翁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我们可以看出,水车这一农具在抗旱保苗中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也通过对水车的歌咏中赏析出农民与天抗争的精神。】
再一次听到自己的名字,苏轼都有些习惯了。
自从来到皇城赶考,他的名字被一再传颂,更是被官家找由头召见过。他虽然是对自己的天赋很满意,但天幕的夸赞对他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他只能做的更好。
他看着自己的诗被贴在那“龙骨水车”的旁边,上边水流随着机械转动进入田地,他看着忽然有些高兴。
没有一个有志向的士人会不是心怀天下的。
家国天下,他会为这水车赋诗,也能在各地做出政绩,他不会输给天幕中的那个“苏轼”的。
【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灌溉工具,能够将水从低处运往高处,曾在南方水稻耕作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是一项古老的农业生产实用科技产品。
其亦称“翻车”、“踏车”、“水车”,省称“龙骨”,也正是因为其形状犹如龙骨,故名“龙骨水车”。
其结构是以木反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小轮轴。另一端有小轮轴,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使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倾灌于地势较高的田中。
后世又有利用流水作动力的水转龙骨车,利用牛拉使齿轮转动的牛拉翻车。
以及利用风力转动的风转翻车。】
【这翻车就是从人力发展到了水力、风力,它凝结了先人的智慧,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古老的“神器”。】
“灌溉吗?”
说来说去,农业都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对象。
“农,天下之大业也”,这句话,可不是简单说说的。
大家看着龙骨水车不断的工作,都很感兴趣。
“这样看,灌溉确实简便很多。”
先前刘彻还在为耧车在自己一朝发明高兴不已,已经下令去找这个叫“赵过”的人。现在看着这水车更是眼热。
这名字也好听啊,“龙骨水车”,一听就很衬他的名字和喜好。
这样想着,他大手一扬,说道:“这个也要记下来,推广下去。”
大臣们赶忙应下,其实这是刘彻不必说也在进行的。但陛下都吩咐了,只会更加尽心。
其实,对于这些农业用具,不仅朝廷极其重视,民间心思灵敏的匠人,也在仿着天幕给出的设计开始试验。
农业发展,可是不能等闲视之。
更何况,这可是有着天幕背书的农具,大家的信心都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