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 > 第138章 金印紫绶的绘卷7-李斯篇

第138章 金印紫绶的绘卷7-李斯篇

被后世人认为的秦朝第一文臣,正是李斯。想来这个提名,也是自有它的道理在的。

而对于玉不识对于秦制的肯定,更是让嬴政愉悦不已。

换个角度来说,哪怕秦朝二世而亡,但他的选择并没有错。那么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如何治理这片广袤的土地——虽然和后世比起来,秦朝也还是太小了。

嬴政想到这里,微微一顿,后世的疆域那般大,他们是怎么管理的?他是否可以借鉴一二?又转念一想,好像就是已经这样做了。

不管是着手开始为科举制打基础的推广文字和知识,还是继续调整官制、将整个秦朝从耕战中慢慢过渡出来,又或者重新丈量土地、改革工具、出海寻找粮种等,嬴政能够开启大一统的王朝,自然有着他敏锐的政治意识。

于国于民,“国”和“民”都是重点。

想着想着,他便又想起了李斯。

或者说,水幕中玉不识依旧对着李斯的功绩滔滔不绝,他想不想起来都难。

李斯……真是麻烦。

另一边,李斯安静听着玉不识的话,感受着同僚们复杂的目光,暗地里却是缓缓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

胡亥和赵高于始皇无用,反而只会误国,自然是应该尽早除去。

但他知道自己和他们不同,始皇用的很顺手,如果他能够一直让自己有用,那么有一天他或许还是能够回到始皇手下做事。他的能力就是他最大的保命符,而且应该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才能。

而且,那些也毕竟是未来之事,尚且没有发生,这一次、他自然会更加谨慎。并且,始皇这一次一定会安排好一切,不然这一场“奇遇”,不都是浪费了吗?有着“明主”,他应该“做不出”错误的选择。

【……李斯能够被称为“千古一相”,自然是担当的起这个名号。

大家还记得贾谊的《过秦论》吗?撇开其他不说,就前面那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我们可以看到,秦朝的一统其实是经过了六代国君的努力,并且巧合的是,这六代秦王,每一个都会配备属于他们的名臣,一如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一如秦惠王嬴驷和张仪,一如秦昭襄王嬴稷和范睢,一如秦始皇嬴政和李斯。

他们君圣臣贤,才能一代代积累起秦国一统的资本。所以我们说,他们是相互成就的,这并没有错、这很对。

但从一个角度上来说,也真是一代君一代相,在他们的“明主”去世后,他们接下来的遭遇也都没有好到哪里去。

李斯也是其中一个。也许正如一把刀、一柄剑,只有到了适合它们的主人手里,才能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光辉和威力,在不合适的人手里,最好的结局也就是束之高阁。

正如秦二世胡亥和李斯,或许他和赵高才是正确的搭配,不过也正是正确了,才祸害的秦朝因此失了社稷。】

玉不识当然知道秦朝的灭亡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不得不说,胡亥的上位确实是加速了这一过程。她也乐得再多讲一些好把胡亥给踢出局。——当然,若是秦始皇有些参照、又能多活几年,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我们暂且不论胡亥,但论秦始皇和李斯,不管是前期的统一六国还是后面的政治稳定,他们两个都是分不开的——李斯一生之才尽付于秦始皇,始皇亦不负李斯之才,君臣相伴三十载,成就了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李斯唯一的败笔,就是他在始皇死后的选择,在后面的日子里,他亲眼看着也是自己奠基的王朝迅速衰败下去,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宁先生的小软糖走丢了用离婚吓我,真同意了又跪求复合?穿越九零:卖辣条当厂长,创业忙擒仙县城女孩堕落记萌妃闹宫:以婚为契破局恋穿书七零,大院来了个美媚娇重生1961,开局相亲对象就被截胡!公主夜夜撩,她反而虚了我与你之间的4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