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好初稿后,安晴深知这仅仅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但还远未达到完美的境界。
她就像一位严谨的工匠,对待自己的作品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所以并没有急于提交给客户。
她开始了全面而细致的自我审查过程,从整体布局到每一个细节处理,她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扫描仪,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瑕疵。
她首先从整体上审视菜单的布局,像一位指挥家审视自己的乐团阵容一样,考量各个元素之间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她发现虽然菜品按照类别划分得很清晰,但整体看起来略显紧凑,于是她微调了各个板块之间的间距,让每个菜品类别都有足够的呼吸空间,就像在拥挤的城市中开辟出了一个个小广场,使整个菜单看起来更加舒展、大气。
接着,她把注意力转移到菜品介绍的字体上。
她深知,菜品介绍是引导顾客了解菜品特色的重要窗口,字体的大小和清晰度直接影响顾客的阅读体验。
她逐一审视着每一个菜品的介绍,发现有些菜品的介绍由于字数较多,使用的字体在当前排版下显得有些小。
她想象着顾客在餐厅昏暗的灯光下,或者视力不太好的顾客拿着菜单时可能会遇到的阅读困难。
于是,她决定将这些菜品的介绍字体适当调大。
她在设计软件中精心调整着字号,同时还要确保字体变大后不会破坏整体的排版美感。
这就像是在走钢丝,需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保持艺术的平衡。
然后,她的目光聚焦到那些精美的插画上。
插画是这份菜单的一大亮点,她希望它们能够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顾客眼前。
她发现有些插画的颜色在整体色彩搭配中可以再调整一下,以便更加突出。
例如,那道海鲜意面的插画,虽然整体色彩已经很鲜艳,但与旁边的菜品插画相比,海鲜的颜色略显暗淡,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海鲜的新鲜和诱人。
她开始调整插画的颜色,对于海鲜部分,她增强了虾的红色、扇贝的白色和鱿鱼的紫褐色,使它们看起来更加鲜活、饱满。
她还调整了插画的对比度,让画面更加立体、生动,就像从二维的画纸中跃然而出,直接呈现在顾客的眼前。
在审查细节的过程中,她还注意到菜单边缘的小装饰。
那些小小的蔬菜图案和餐具图案虽然起到了很好的点缀作用,但有些蔬菜图案的线条可以再细化一些,以增加精致感。
她重新绘制了这些蔬菜图案,让西兰花的每一朵小花、小辣椒的每一条纹理、胡萝卜的每一个弯曲都更加清晰、细腻。
餐具图案的颜色也做了微调,使其与整体的暖色系更加协调统一。
安晴不仅仅关注视觉上的效果,还考虑到了菜单的实用性。
她检查了菜品价格的标注,确保价格数字清晰明了,没有任何歧义。
她还重新审视了菜品的排列顺序,根据顾客的点餐习惯进行了微调。
比如,将最受欢迎的招牌菜放在更显眼的位置,让顾客能够更快地发现。
这个自我审查与完善的过程是漫长而细致的,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对完美的追求,每一个细节的改进都是对自己设计的提升。
她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眼睛紧紧盯着屏幕,手指在鼠标和绘图板上不停地操作着。
她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顾客拿着菜单时的各种场景,思考着如何才能让这份菜单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给顾客带来最佳的体验。
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调整,菜单终于达到了她心中满意的标准。
此时的菜单,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细节处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它就像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等待着顾客和客户的检验。
当她把设计好的菜单准备交给客户时,心中充满了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