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好合。”
“订好日子,我们都去帮忙啊。”
看着刘庆东这副幸福的样子,其他人也没有多说什么,一个劲儿的祝福。
王茹捅咕了下长安,好奇问道:“到年龄了吗?”
“能这么说,应该是到了吧。”
饭后,刘庆东先一步回房拿东西去找大队长,其他人还在讨论这件事。
“你怎么过来了啊”长安正蹲着把放咸菜的碗搁到厨柜里去,免得糟了耗子。
只见顾锋紧紧地握着手中中午才收到的信件,满脸都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之色,
迫不及待地对身旁的镜子说道:“镜子,我爸回信了,这事就要做起来了。”
长安一听是先前她提议的事,高兴的说道:“那是好事啊,你得先去找大队长汇报吧。”
他们做这事又不是倒买倒卖,肯定要通过大队长的。
顾锋连连点头,应声道:“没错,确实得去找大队长一趟。而且我舅舅已经跟火车站那边的人联系好了,只要我们按照预定的数量准备好货物,他们就会负责将其送到咱们县城的火车站那里就行。”
长安相对冷静一些,她稍稍犹豫了片刻之后,还是忍不住多嘴追问了一句:“那价格都订好了吗?有盖章的信吗?
要不然,大队长怎么会轻易相信你呢?如果没有这些,乡亲们就算把货交出去了,当场也拿不到钱,肯定不会放心相信这件事情的。”
“我把上次咱们买那些东西,和打听其他东西的价都给写信上了。这信有收购价。”顾锋觉得大队长没有反对的可能,舅舅提出来的收购价要比卖给他们知青的价格要高。
“那庆东都去找大队长了,你上工的时候去吧。”
“你再帮我看看,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我怕到时候紧张起来。”顾锋把手里面的信递给长安,他现在觉得虽然这次只是向阳大队的山货,但改日说不定整个县城的山货都能让他卖到京市去。
长安指了指几点不清楚的问了起来,看着顾锋对答如流,显然从寄信回去的那天就一直在心里面琢磨这事。
“行,这样很好,大队长那里把握好质量关,细水长流,这么干下去没问题的。”长安觉得顾锋舅舅那边要是能让百货大楼一直收,那顾锋是不用下地了。
“其实我觉得要是单做木耳的生意也行,这个贵,还轻巧。”长安看着这单子上面的山货说道。
“这不都是去山上采的吗?要全要这个,大黑山都不够扒拉的吧。”顾锋也是觉得比起松子、核桃之类的,木耳比较划算。
种类不同的木耳30到八十一斤不等,贵的都赶上他爸一月工资高了。
“你要是把这个东西种出来,大量的卖起来,别说向阳大队,整个县城都得叫个木耳之乡。”
长安倒是知道现在有种是段木打孔接种法,这种方法使木段栽培黑木耳产量大大提高。但是两三年完成一个周期,绝对产量仍不高。
后面能吃到那么便宜的木耳,完全是有新的种植方法了。
顾锋眼前一亮,觉得是这么个道理,光是依靠大山,万一卖光了,那可就竭泽而渔了,还是得想出种的办法。
比起那些种树等几年结果,种木耳这种植物应该好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