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平靖大将军阵亡的噩耗,皇帝心中的悲痛如汹涌的潮水般难以抑制。
平靖大将军跟随他多年,南征北战,为大楚立下赫赫战功,是他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
如今将军战死,大楚岌岌可危,而自己又重病缠身,这一连串的打击让他心力交瘁。
自己是大楚的天子,在这关键时刻,他必须保持镇定,为大臣们和天下百姓撑起一片天。
他强打精神,听着大臣们激烈的争论。
“十万大军损失殆尽,只剩下城外山上的万余士兵以及宋清风的神火营在外,这可如何是好?”
“就这点人,肯定抵挡不住蛮夷大军,蛮夷很快就会打过来的。”
随着争论的持续,皇帝感觉自己的身体愈发沉重,头痛欲裂,但他仍紧紧咬着牙,
下方的官员们,有的低头不语,有的交头接耳,神色各异。
“诸位爱卿,如今平靖大将军阵亡,怀仁城破,大军败亡,蛮夷深入中原腹地,局势危急,不知大家有何良策?”
话音刚落,吏部尚书林如海神色慌张,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如今局势严峻,我军连番战败,士气低落。蛮夷又如此凶悍,依臣之见,不如暂且求和,以保百姓的安危。”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一些官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认为如今大楚兵力受损,难以与蛮夷抗衡,求和或许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陛下,万万不可求和!” 这时,老将军平西侯李云霄站了出来。
他满脸怒容,大声说道:“镇国大将军虽已阵亡,但我大楚将士,尚有热血。怎能未战先怯,向蛮夷求和?此乃耻辱,我等将士,愿拼死一战,保卫大楚疆土!”
李云霄的话,得到了一些官员的支持。
他们认为,大楚堂堂大国,怎能向蛮夷低头。求和只会助长蛮夷的嚣张气焰,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
“李将军,话虽如此,但如今我军兵力不足,粮草也有所短缺。拿什么去与蛮夷作战?” 林如海反驳道,“求和并非耻辱,而是为了保存实力,等待时机。”
“哼,等待时机?等蛮夷在我大楚的土地上肆意妄为,烧杀抢掠之后,我们再去收复失地?” 李云霄冷哼一声,“这与卖国何异?”
朝堂上,主战派和求和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求和,他实在心有不甘,大楚百年基业,怎能因一场战争就向蛮夷低头,这不仅有损国威,更会让百姓失望。
可主战,如今兵力、粮草皆不充足,胜算渺茫,他又怎能拿大楚的江山和百姓的安危去冒险。
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心中也是左右为难。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此人是翰林院学士苏羽。
他面容清秀,眼神坚定,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如今当务之急,是先稳定民心,再集结兵力,寻找破敌之策。求和与主战,都不可贸然决定。”
苏羽的话,让朝堂上的争论暂时停了下来。皇帝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陛下,蛮夷每年秋天都会侵入中原,我大可不必如此惊慌。” 苏羽接着说道,“可以下令坚壁清野,关闭城门,只要我们守住京城,蛮夷过段时日劫掠够了,就会回转草原。”
一些大臣面露思索之色,觉得苏羽所言颇有道理。
礼部尚书林如海微微颔首,说道:“苏学士此计,倒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既能避免正面交锋,又可保京城一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