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和清北镇的百姓们得到沈玉瑶几人的相助后,受伤的将士有所减少。很多被医治过将士也有所好转,到时还是很难抵制敌人的数十万啊!
沈玉瑶在清北村也得知了将军的身世。
黄沙蔽日,残旗猎猎,战场上硝烟尚未散尽,父兄三人的身影已在这片血土中长逝,唯剩那唯一孩子苏御,如今身着战甲,腰悬利刃,望着这片浸染了亲人热血的荒芜,坚毅的面庞上隐隐有泪光闪烁。
将军年少便随父兄出征,于营帐中研习兵法,于沙场上淬炼筋骨。往昔岁月,父兄在侧,或严词教诲,或温言鼓励,点滴过往皆成了如今心底最珍视的回忆,亦是他在这诡谲战局中坚守的力量源泉。
京城之中,将军府内的老母,岁月已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对儿郎的牵挂与思念。晨起,她总会在那庭院的老树下,默默为远行的儿孙祈福,手中的佛珠捻动,声声念念皆是平安。
两位嫂嫂,端庄贤淑,操持着家中大小事务。长嫂擅女工,常于深夜仍在窗前缝补着衣物,那细密的针脚里,缝进了对小叔子的关怀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次嫂精厨艺,灶火间忙碌,虽饭菜飘香,却难掩眉眼间的落寞,每一道佳肴皆盼着能慰藉家人之心,却再也等不回那熟悉的身影。
而那已嫁人的姐姐,虽身在夫家,心却时刻系于娘家。常遣人送回些滋补品与亲手缝制的物件,偶尔归省,与母亲嫂嫂相拥而泣,而后又强装笑颜,宽慰众人。
将军于外,肩负家国之重任,每一场战役皆奋勇当先,麾下将士皆为其忠勇所感,愿随他冲锋陷阵,守护这山河百姓;于内,他是家人心中的慰藉与骄傲,亦是这一门血脉的传承与担当。虽亲人离散之痛刻骨铭心,但那满腔的热血与报国之志,在每一次金戈交鸣中愈发滚烫,他要用这手中之剑,筑起一道守护家国的脊梁,让家人之灵得以安息,让这山河永绽安宁之花。
沈玉瑶等人真的深深的被苏家一门忠烈深深的难过。如果没有苏家人守护边城哪有如今的大庆朝啊!所有沈玉瑶等人更加努力的为伤兵医治才行。
"军医,快点,将军身受重伤,赶紧去救治将军啊!"一个副将大声的喊出来了。
清北镇突然之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故,整个小镇都被震动得沸沸冲天。这惊人的消息犹如一阵疾风,迅速传遍了每一个角落。就连远在他处的沈玉瑶等人,也很快获知了将军身负重伤的噩耗。
听闻这个消息后,沈玉瑶心急如焚,恨不得能瞬间飞到将军身边。她和同伴们不敢有丝毫耽搁,一路马不停蹄、风驰电掣般地朝着军营疾驰而去。一路上,他们的心都紧紧揪着,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终于,他们来到了军营门口。匆匆下马之后,一行人脚步匆忙地直奔将军所在的营帐。一掀开门帘,映入眼帘的便是苏御那毫无血色的面容。此刻的他面色苍白如纸,静静地躺在榻上,原本英气勃勃的双眼紧闭着,气息更是微弱到几乎难以察觉。
看到这一幕,沈玉瑶的心猛地一紧,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攥住一般,疼痛难忍。她来不及多想,快步冲到榻前,俯下身去仔细查看苏御的伤势。当目光触及那道深深的伤口时,她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只见那伤口深得几乎可以看见骨头,周围的肌肤已经红肿不堪,甚至还出现了化脓的迹象,看上去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