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想归这么想,但这话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这是他爹教给他的秘诀,该背锅时就背锅,只要关系在,背多少黑锅都不怕。
又过去一会儿后,蔡京才平声笑说道:“如此也好,他们不是想去江南平叛建立战功吗,那就让他们去吧。”
“总归是两伙贼人,斗他个两败俱伤最好,全死了也不足惜。”
朱勔一些,连忙应道:“蔡相英明,如此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既不让王黼他们如了愿,又能轻易的使江南平了叛。”
........
........
晚间。
司马懿与杨再兴回了酒店。
戴宗、柴进、燕青几人还没有回来,想来今日是不会回来了,此时他们应该都在内城行事。
而时迁也已经赶去内城,去找戴宗拿钱买粮、顺带着传他的口信了。
司马懿此时躺在床上,闭着双眼。
细细思索着今日所做的事情,看看有没有哪里是做得不到位的,或者有哪句话说得不合适的。
首先就目前看来,招安的事情应该是没问题了,不过就是一场朝会就能决定的事情。
只要是明眼人就都能够看得明白,接受梁山的招安对于朝廷而言,绝对是利远远大于弊的事情。
只要再将此事提出来,就不会有人在反对。
当初哪怕是高俅,也只不过是在暗地里动的手脚。
毕竟在第一次提出招安梁山之事的时候,朝会上就已经同意了。
现如今他们已然清楚了梁山泊的实力,只会更加重视,旨意上再也不敢有恐吓之言了,此事基本算是没差了。
很快,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他今日赶急了些,或许对于面见朱勔的事情,还可以在缓上一段时间。
只要那朱勔将今日的事情,告诉了他背后的人。
倘若那朱勔背后的人又足够聪明的话,很有可能猜得出来他们此举的目的。
这似乎就有些不妙了........
但回想过来,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若是不早些定下此事,那么平定江南的事情,很可能就将要另择他人了。
而且很大概率,会让童贯所统领的西北军前往镇压,那到时还有他们梁山泊什么事情。
童贯........明明只是一个阉人,却是大宋精锐之军的统帅,说来倒也是稀奇。
也不知这童贯又是哪一派、哪一路人马.......
至于朱勔背后的人能不能看出来的问题。
司马懿一番思考过后,倒也觉着不是什么大问题。
就算有人看得出来又如何,对结果而言并不会有什么差别。
想必他们还会做着以贼灭贼的好梦吧。
若是宋江来了,确实会义无反顾的这样做。
可司马懿又怎么可能去做这种,伤己而利他人的事情呢。
那么接下来,若是顺利招安之后。
宋江那边又当如何呢。
司马懿早就看出,若一直跟着宋江走,将来必然没有好下场可言。
像宋江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明白朝堂之上关于斗争的那些事儿,还以为只要不断建功就能够平步青云,从此实现心中宏愿吗。
可是他也不能够脱离梁山这一伙人,否则他本事再大也独木难支,除非再另寻一个更低的起点。
至于再投靠他人另找机会,他可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
倒也不是因为他忠心、重情义或其他什么。
只是因为,身上早已经打上梁山烙印的他,投靠他人之后将再无出头之日,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机会。
此时司马懿的心中,满是危机之感。
好在他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情况,有危机之感不等于害怕,不等于不敢面对。
纵然危机再大,他也依旧能够安然入睡。
即使明日起事,今夜照常睡得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