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看到他们手中的书籍,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纷纷围了上来。
柏宇轩和南诗雅将教材分发到每个孩子手中,看着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书本,如同珍宝一般,心中充满了欣慰。
一个名叫孙村童的小男孩,紧紧地抱着手中的书,眼眶红红的,他走到柏宇轩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哽咽着说道:“谢谢大人,谢谢您给了我们读书的机会!”
其他孩子也纷纷跟着鞠躬,稚嫩的声音充满了感激:“谢谢大人!”
南诗雅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这些孩子,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让她深深地感动。
她轻轻地靠在柏宇轩的肩上,眼角泛起一丝泪光。
柏宇轩温柔地搂住她,在她耳边轻声说道:“我们会让更多孩子有书读。”
然而,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这些简易教材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内容有限,无法满足孩子们更深层次的学习需求。
柏宇轩深知,要真正实现教育改革,还需要更多专业的教材编写人员,以及更完善的教育体系。
可是,合适的人才何其难寻!
柏宇轩四处打听,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他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焦虑。
“看来,我们得另想办法了……”柏宇轩喃喃自语道。
南诗雅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宇轩,你还记得……”
南诗雅的话点醒了柏宇轩。
他猛然想起,之前在京城结识的一些落魄文人,他们虽然怀才不遇,但才华横溢,正是编写教材的最佳人选。
他立刻修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京城,收到柏宇轩来信的文人们欣喜若狂。
他们早已厌倦了京城的尔虞我诈,渴望一个能够施展才华的机会。
于是,他们收拾行囊,纷纷启程前往柏宇轩所在的县城。
有了这些文人的加入,教材的编写工作进展神速。
他们博采众长,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编写出了一套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新教材。
新教材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孩子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新知识,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一些地方私塾的先生,比如老学究赵学究,对新教材和新教育体系充满了抵触情绪。
他们固守传统,认为新教材是离经叛道,新教育体系是哗众取宠。
他们不仅拒绝使用新教材,还煽动学生抵制新教育体系,给柏宇轩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柏宇轩看着手中的新教材,眉头紧锁。
他知道,赵学究等人代表着一股顽固的势力,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会对教育改革造成严重的破坏。
“看来,我们得想个办法……”柏宇轩喃喃自语道。
南诗雅走到柏宇轩身边,轻轻地握住他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宇轩,别担心,我们一定能克服这个困难。”
柏宇轩看着南诗雅,心中充满了力量。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诗雅,你说的对,我们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他起身走到书桌前,铺开一张宣纸,提笔写下了一封信。
写完之后,他将信交给身边的侍卫,沉声说道:“立刻派人将这封信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