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王府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柏宇轩凝重的面容。
他手中紧紧攥着那封匿名信,指节泛白。
李大人……
户部侍郎李怀远,表面温文尔雅,实则城府极深。
柏宇轩从未对他完全信任,但也不曾料到他会与边疆叛军勾结。
“里应外合,颠覆朝政……”柏宇轩低声念着,眼中寒光闪烁。
他深知,一旦叛乱爆发,百姓将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他多年来为国为民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
他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柏宇轩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思绪如电。
李怀远是这次新进官员中官位最高的,也是最有威望的,如果他真的参与了叛乱,那其他官员呢?
是否也牵扯其中?
他走到书架前,从一本古籍中取出一张薄薄的羊皮地图,正是大梁王朝的疆域图。
他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目光最终落在西北边陲,那里正是叛军盘踞之地。
“西北……”柏宇轩喃喃自语,“必须尽快查清李怀远与叛军的关系,以及他们具体的计划。”
他唤来暗卫首领,吩咐道:“密切监视李怀远的一举一动,有任何异常,立刻回报!”
“是!”暗卫首领领命而去,身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柏宇轩回到书桌前,铺开一张白纸,提笔写下“李怀远”三个字,并在名字下方画了一条横线,然后又写下几个官员的名字,并将它们与李怀远的名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图。
他凝视着这张图,眉头紧锁。
这张图只是他根据现有情报的推测,真相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这时,南诗雅推门而入,手中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参汤。
她见柏宇轩面色凝重,关切地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柏宇轩将事情简要地告诉了她。
南诗雅听后,也是一脸震惊。
她放下参汤,走到柏宇轩身旁,轻轻握住他的手,说道:“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会陪在你身边。”
柏宇轩反握住她的手,眼中闪过一丝柔情。
他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有南诗雅的陪伴和支持。
“诗雅,”柏宇轩看着她,语气坚定,“我们必须阻止这场叛乱!”
南诗雅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柏宇轩再次看向地图,手指停留在西北边陲的一个小城上,那里正是叛军的大本营。
“看来……”他深吸一口气,“我得亲自去一趟西北了。”
南诗雅闻言,脸色微变,欲言又止。
柏宇轩看着她,轻轻一笑,“放心,我会平安回来的。”
他走到书架旁,从一个暗格中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
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小小的玉佩,通体碧绿,雕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龙。
他将玉佩握在手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或许,是时候动用它了。”
柏宇轩并非仅凭一封匿名信就妄下定论。
他早已布下天罗地网,一张巨大的情报网络笼罩着京城内外,甚至延伸至边疆。
匿名信只是导火索,引爆了他早已埋下的炸药。
他手下的暗卫,乔装成商贩、旅客、甚至乞丐,深入大街小巷,收集情报。
更有甚者,打入李怀远府中,成为他的亲信。
几日之内,大量的证据如雪花般飞向柏宇轩的书房。
李怀远与叛军书信往来、秘密会面的证据确凿无疑,甚至连他们密谋的具体时间、地点、计划都一清二楚。
更令人震惊的是,参与叛乱的官员远不止李怀远一人,牵连甚广,几乎渗透到朝廷的各个部门。
柏宇轩将所有证据整理成册,呈给皇帝。
皇帝震怒,龙颜大怒,下令彻查。
那些新进官员中的叛乱分子及其家属,尽数下狱。
曾经风光无限的官员,如今沦为阶下囚,身陷囹圄,其下场之凄惨,令人唏嘘。
平定内乱后,柏宇轩主动请缨,率军前往西北平叛。
他并非莽夫,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
大军疾行,如离弦之箭,直指叛军大本营。
叛军首领轻敌,以为朝廷大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定可一举歼灭。
然而,柏宇轩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什么叫做“兵不厌诈”。
他巧用计谋,以少胜多,数次以弱胜强,将叛军打得溃不成军。
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其军事才能让边疆的将士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威名也随着捷报传遍天下。
捷报频传,皇帝龙心大悦,对柏宇轩更加器重。
凯旋而归的柏宇轩,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他站在城墙之上,眺望着远方,目光深邃而悠远。
“这场仗,赢得太容易了……”他喃喃自语,手中紧紧握着那枚碧绿的玉佩。
身旁的南诗雅,敏锐地捕捉到他语气中的异样,刚想开口询问,却被他抬手打断。
“传令下去,”柏宇轩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全军戒备,加强巡逻!我有预感……”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西北荒漠,风沙漫天。
叛军残部如同困兽,在易守难攻的峡谷中做着最后的挣扎。
柏宇轩的大军看似胜券在握,实则步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