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的气氛有些凝重,今朝静静地站在床边,鹿淮书则低垂着头,似乎还在消化今朝所说的一切。过了一会儿,鹿淮书抬起头,看着今朝,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有感激,有疑惑,还有一丝难以察觉的敬畏。
“太傅,这段时日辛苦你了。若不是你,朕……”鹿淮书的声音略带沙哑,说到此处,微微顿住。
今朝摆了摆手,神色平静:“陛下无需多言,这是臣分内之事。当下陛下既已醒来,理应尽快恢复元气,也好主持大局。”
鹿淮书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思忖,今朝在自己昏迷期间,不仅将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还果断处置了前太子,手段之雷厉风行,实在令他刮目相看。原本只以为今朝是满腹经纶的太傅,却没想到在这朝堂纷争之中,竟有如此果敢的一面。
——
不多时,太监带着几名宫女端着膳食走了进来。宫女们将热气腾腾的饭菜一一摆放在桌上,清淡的香气弥漫在房间里。今朝扶着鹿淮书缓缓起身,靠坐在床头,说道:“陛下,先用些膳食吧。”
鹿淮书看着桌上精致的菜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拿起筷子,尝了几口,味道果然可口。用餐期间,两人都没有说话,唯有餐具碰撞的轻微声响在房间里回荡。
用完膳后,鹿淮书靠在床头,微微闭目养神。今朝则坐在一旁,思索着接下来的朝堂局势。虽说前太子已被废黜,但他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众多,难保不会再生事端。而且,这段时间自己暂代处理朝政,虽稳住了局面,但也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后续还需妥善应对。
“太傅,朕昏迷这段时日,朝中可有其他异动?”鹿淮书突然睁开眼睛,看向今朝问道。
今朝微微皱眉,沉吟片刻后说道:“陛下,前太子党羽众多,虽已将他逐出京城,但仍有一些人暗藏心思,蠢蠢欲动。此外,臣暂摄朝政,一些大臣颇有微词,认为此举不合祖制。”
鹿淮书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深知朝堂局势复杂,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动荡。“太傅可有应对之策?”他急切地问道。
今朝点了点头,神色镇定:“陛下无需忧虑。对于前太子党羽,臣已暗中派人监视,一旦他们有所动作,便可将其一网打尽。至于那些对臣暂摄朝政不满的大臣,陛下可择日召开朝会,表明态度,安抚人心。同时,陛下也可适时提拔一些忠诚能干的年轻官员,充实朝堂力量,制衡各方势力。”
鹿淮书听了今朝的分析,心中稍感宽慰。他不禁对今朝愈发信任和倚重,感慨道:“太傅真乃朕之肱骨,有你在朕身边,朕便安心了。”
朝会之日很快到来。鹿淮书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今朝站在朝堂前列,目光平静地扫视着群臣。
鹿淮书环顾四周,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众爱卿,朕前些时日身中剧毒,昏迷不醒。幸得太傅悉心照料,并暂摄朝政,才使得我朝上下安稳有序。在此,朕对太傅深表感激。”
群臣纷纷跪地,高呼万岁。鹿淮书接着说道:“如今朕已康复,自当亲理朝政。但朕也深知,太傅之才,朝野共睹。往后,朕仍需太傅多多辅佐。”
一些对今朝不满的大臣本想趁机发难,但见鹿淮书态度坚决,也只好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然而,就在这时,礼部侍郎王大人出列,拱手说道:“陛下,太傅暂摄朝政虽有功,但终究不合祖制。还望陛下能遵循祖宗法度,以免引起朝野非议。”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寂静,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鹿淮书和今朝身上。今朝神色平静,并未言语。鹿淮书心中不悦,但还是强压怒火,问道:“依王爱卿之见,该当如何?”
王大人抬头看了看鹿淮书,又看了看今朝,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可让太傅继续担任本职,专心辅佐陛下,至于朝政大事,应由陛下亲自裁决。”
鹿淮书还未开口,今朝向前一步,朗声道:“王大人所言有理。陛下既已康复,自是要亲揽大权。臣不过是在陛下危难之时,尽了些许绵薄之力。往后,臣定当恪守本职,全心辅佐陛下。”
今朝的这番话,既给了王大人台阶下,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鹿淮书心中暗喜,对今朝的应变能力更加赞赏。他点了点头,说道:“太傅深明大义,朕心甚慰。此事便就此作罢,众爱卿无需再议。”
接着,鹿淮书又提及了一些朝政事务,与大臣们商议对策。今朝在一旁适时提出建议,条理清晰,切中要害,令众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学和见识。
朝会结束后,鹿淮书回到御书房,今朝也跟随而来。两人刚走进书房,玄砚便不知从何处冒了出来。
“哟,陛下醒了,看起来气色不错嘛。”玄砚笑嘻嘻地说道。
鹿淮书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笑着说道:“玄砚大侠,此次朕能化险为夷,多亏了你出手相助。”
玄砚摆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小事一桩,陛下不必挂怀。不过,这朝堂之上的事儿可真是复杂,比我闯荡江湖还累。”
今朝白了玄砚一眼,说道:“你若是觉得无趣,大可离开这皇宫,继续你的江湖生涯。”
玄砚嘿嘿一笑:“那可不行,我还得看看你们这朝堂风云如何变幻呢。说不定哪天又有什么好玩的事儿,我可得凑凑热闹。”
几人正说着,一名太监前来禀报,说边关急报。鹿淮书和今朝脸色一变,赶忙接过奏折查看。原来是北方的蛮夷部落近日频繁在边境挑衅,大有进犯之势。
鹿淮书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这蛮夷部落向来不安分,如今竟敢在我边境滋事,朕绝不能坐视不管。太傅,你对此事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