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一个聪明孩子。
以后老许家和老邓家光宗耀祖都得看他家聪聪和明明的。说起来都是“许新安和邓念英生的孩子考上大学了”!
“那你现在在哪儿上呢?”
“十三中。”
许新安没再说话。
人民公社那时候,大部分公社都建了高中,后来公社改成乡镇,这些高中纷纷关门了,但也有两三个公社高中没有倒,其中就包括这个位于东庄镇的第十三中学。
但这种高中教学质量很差,学习氛围也很差,一年能出一个大学生就了不得了!更大的可能是一个都出不了!上这个高中就是混个高中文凭,没啥用。甚至能不能混上文凭都不好说,要是考试通不过,连高中毕业证都拿不到。上高中必须得去县里上一中,别的都不行。
许聪聪又问:“十三中是什么啊?”
许新安:“一个高中。”
“上完高中以后呢?”
“上大学。”
许聪聪问李宝庆:“二哥哥,你去哪儿上大学啊?”
李宝庆:“……”
他有99%的可能性考不上大学。
“不知道呢。”
“我知道!”许聪聪听她爸说过,上大学就要上京大清大,所以,她问:“你是上京大还是清大?”
李宝庆:“……都不是。”
这两个他百分百确定都考不上。
许聪聪说:“那你就不上大学了啊。”
李宝庆:“……”
不是,他就不能上个普通点的大学吗?他努力三年,说不定还有希望!
可惜,许聪聪只听过京大和清大,在她的脑子里,全国就这两所大学。
许新安觉得,聪聪要是再说下去,他这个二外甥脑袋就该冒烟了。
“走走走,爸爸带你们外面溜达溜达去,你姥姥家村边上就是河,咱们去河边玩会。”
他一手牵一个,赶紧出了门。
邓念英喊道:“别挨太近!河边冷!”
“知道了。”
他们先去了趟小卖铺,买了一把糖,三个人一人吸溜着一块往村外面走。许明明比许聪聪好带一些,她现在才不到两岁半,已经不怎么让人抱了,能自己走就自己走。
屋子里。
邓念英跟李宝庆说:“你别听聪聪瞎说,她除了京大和清大,别的学校都不知道。你既然上了,就好好学,上个别的大学也不错。都包分配的。”
“嗯。我知道。”
李宝庆是个老实孩子,学习也挺用功的。他知道家里供他上学不容易。自己能有上学的机会,是牺牲了妹妹换来的。要是不加倍努力,金玲可就白牺牲了。
陈蓁问邓念英:“你们今年怎么拿这么多东西?”
邓念英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她说道:“妈,今天把肝切了,再炖个鸡肉粉皮呗。”
“行。我是没有,我要是有,不会不给你们吃。”
“那我明年还带。”
“汆丸子也做了吧,再给聪聪炒个藕片。我记得她爱吃那个。”
“是,她爸跟她说,吃藕能让人变聪明,心眼多。”
陈蓁哼笑一声:“也没见她心眼多到哪儿去。”
邓念英:“……”
她抿了抿嘴,还是说道:“你别当着聪聪爸这么说,说她好可以,说她不好就不行。”
陈蓁意有所指:“我看他挺会拆台的。”
刚才问小山和宝庆,把俩孩子一问一个不吱声!
过了一会,陈蓁又问:“你带这么多东西,聪聪奶奶没说什么啊?”
“没有。本来就是聪聪爸要带的,聪聪奶奶还让我多拿点。”
陈蓁心想,还是老亲家顾着她的脸面。许新安这家伙,就是个没脑子的二愣子。
邓念英洗了手,亲自把拿来的肝切了。本来许新安想在家里切好了再拿来,生怕他闺女吃不上,被李云锦阻止了。
邓念淑说:“聪聪那外套挺好看,怎么没给明明买啊?”
邓念英说:“太贵了。明明穿什么东西都是当天就坏,不值当的。”
陈蓁问:“她爸没说要给她买啊?”
“说了。我没让他买。”
“明明没闹吗?”
“没有。她比聪聪听话。”
邓念洁说:“明明见到我就喊二姨,这点和聪聪不一样。聪聪从来不喊。”
“上回她大姑去我们家,她正要出门,在门口遇见了,她看了她大姑一眼就走了。她大姑也不生气,她爸也不教她,说不用教,大了就好,现在教了没用。我问他怎么知道的?她爸说他小时候就这样。这是随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