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的春节,和以往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如果非要找出一点的话,那就是年货买的多了一些。
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过的,许新安又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不管是内里还是外在,他都要比别人好点。
比如,除夕夜放的炮仗,他要买个头最大、响数最多的,别人家放鞭炮的时候,他还要竖着耳朵听一下,数一数别人家放的是几响的。他闺女的滴滴金要比别的小朋友多,兜里的花生瓜子糖都要比别的小朋友多。
南辛庄的人是不讲究什么隐私的,大家年前年后一见面,必问的问题有如下几个:
身体挺好啊?
过年过得挺好啊?
今年干得怎么样?挣了多少钱啊?
……
许新安会被别人问,也热衷于问别人。
他自己会稍微收敛一点,不会完全说实话,比如挣了1000,他会说挣了600。
但也有的人和他完全相反,挣了600,偏说自己挣了1000。
也有的人比较老实,挣多少就是多少。
事实就是,在已经过去的1987年,很多人家一年到头也就挣个几百块钱,这都还算好的。粮食不值钱,再加上交公粮、提留,还要购买化肥农药,有的人家甚至依旧只能吃饱肚子。
许新安和其他人比起来,自然是挣得多的,他不是纯靠种地,还有其他收入来源。加起来能有两千多块。
他因此而颇为自得。在这种攀比的时刻,一年到头的辛苦都不值一提了。
村里也有一位,据说今年挣的也不少。
他是一位外出务工人员,最早的农村进城的建筑工,据他说,勤劳肯干的话,每个月能有一百多块的收入,一年挣一千是很有把握的。
这位也是许聪聪的本家,大名许新成,小名许五妮,他是个男的。之所以叫五妮,是因为他妈连生五个儿,他是老五,就给他起了个小名叫五妮,可能是希望他能招来姑娘,但事实上他啥也没招来,他是家里的最后一个孩子。
许聪聪管他叫“五妮叔”。
其他比他年纪大的、比他辈分大的,都叫他五妮。
许五妮在1987年外出务工,回来的时候穿着西装皮鞋,说起来在外面混得不错。
已经有几个人蠢蠢欲动,打算过完正月十五和他一起出去混饭吃,他们都是尚未娶媳妇的年轻人,想着出去挣几个钱回来盖房娶媳妇。
已经结了婚的人,缺少这份外出奔波的动力。
许新安反正是不去的,他根本就不信许五妮说的话,外面的钱绝对没有那么好赚。而且出去以后住哪儿?每天吃什么?干什么事都得听别人的,干不好可能还得挨顿骂,这样的日子他是过不了的。
再说了,他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媳妇,他要是出去了,他娘他媳妇他闺女在家里被欺负了他都不知道!
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家里干活挣钱吧。
☆
正月没过完,王玉华生了。依然是在家生的,她生孩子比较顺利,许勇脑袋那么大也顺产了。这个老二完全正常,更是顺利的不得了。
老二是个女孩,取名许乐乐。
从许聪聪开始,许家女孩的名字就全都是这种起法了。之前王秀芹生的第二个女儿叫许圆圆。
王秀芹在正月初五就出院了,正月初七,许圆圆吃喜面。
许聪聪家依旧没去凑热闹。之前送王秀芹去医院,那是紧急事件。但是,处理完紧急事件之后,大家就恢复日常了。日常就是,他们两家还是闹掰的状态。
王秀芹出院之后在家里坐月子,她娘家妈过来伺候的。而不管是她的娘家妈,还是许新民,都没有登门对许新安大晚上送她去医院的行为表示感谢。
这种情况下,许新安一家绝不会上赶着。
王秀芹刚出月子,娘家妈刚离开,许德家就吵起来了。
因为李云香要分家!
自从王秀芹生了这个老二,她就一直在琢磨这事了。
二胎生了个女儿,王秀芹肯定还要再生老三,那就要交超生罚款,这笔钱肯定是公中出。
别看李云香自己生老三就是公中出的罚款,但是,她却不想让公中给王秀芹出这笔钱。
所以,她想要分家,分了家以后,王秀芹生老三的罚款就让她自己交。
她还可以多分点钱。
王秀芹娘家妈一走,李云香就怂恿许新忠在早饭桌上提了分家的事。
许德把筷子往桌上一拍,自以为很有威严地说道:“你再说一遍?!”
许新忠脖子一梗,说就说呗,“咱们分家吧。家里人口多了,再搅和到一块过不方便了。”
许德顿时更气了,让你说你还真说啊?看不出来是给你个机会收回刚才的话吗?老二刚生完闺女你就要分家,打量别人不知道你们两口子心里那点小九九是吧?
“分什么家?是不是你媳妇撺掇你这么说的?当初我就说不要娶她,你非不听,娶回来这么个搅家精。这么多年了,她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分给她的活她干了多少?你现在还听她的要分家,你这个不孝子,你是想气死你爹啊!”
许新忠说:“是我想分家,跟我媳妇没关系。分给她的活她没干,我不是替她干了吗?”
“你放屁!你才干了多少?你娘替她干了,你兄弟媳妇替她干了!要不是那天她不干活,你兄弟媳妇至于踩滑了摔跤去医院生孩子吗?你不但不认错,还敢在这个时候提分家,我告诉你,你想都别想。你要是想分家,就带着你媳妇孩子滚出去。这个家里没有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