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几秒,他就踅摸进了大门洞,竖着耳朵听里面的动静。
南辛庄的育红班是一个特别破的小院,土坯房、土坯墙,房顶和墙顶都长着狗尾巴草,看着郁郁葱葱的,都快要把土坯顶裂了。
育红班是遗留下来的大队福利,免费的。
课桌是两个土墩上架一个木板,板凳是孩子们自己从家里搬来的。老师是个年轻姑娘,姓杨,梳着两条乌黑油亮的麻花辫,白白净净的,看着都不太像农村人。此刻正站在黑板前,教大家写一二三四五。
许聪聪溜达到教室门口,扒着门框探头探脑,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往里看。
老师停止讲课,笑眯眯地问她:“是来上学的吗?叫什么名字呀?”
许聪聪点头,“叫许聪聪,来上学。”
“进来吧。”
许聪聪听话的进了教室门,又停住不动了,看着老师,无声询问,然后呢?
老师笑道:“没带板凳啊。”
许聪聪:“……”
她不知道要带板凳啊。
老师把自己的板凳递给她,说道:“你先坐我这个。”她指了指教室中间一排的空地,“就坐那儿吧。”
许美玲站起来,说:“老师,让聪聪跟我坐吧。我的凳子大,可以坐两个人。”
老师笑着夸她:“很好,许美玲同学乐于助人。”
她又问许聪聪:“你跟她坐,行吗?”
“行。”
许聪聪把板凳还给老师,走到了许美玲身边。
许美玲往边上挪了挪,给许聪聪腾出个地,俩人挤在一个板凳上。许美玲问她:“你怎么也来上学了?”
许聪聪说:“没人玩了。”
许美玲嘿嘿乐。
许新安在门洞里听了一小会,确定女儿已经被老师收下,就悄悄地离开了。
回到家以后,邓念英问他:“聪聪呢?老师收她了?”
“收下了。”
“她那么小老师也收?”
“她看着大呀。比美玲还高点。而且人家老师也不管你年龄大小。去了就收。”
许新安一边跟邓念英聊天,一边用搪瓷缸子泡了半杯冰糖水,然后又去涮空了的酒瓶子,
“你涮瓶子干嘛?”
“我给她送点水过去,她没带水。”
邓念英从他手中把瓶子拿过去,闻了闻,还有酒味,“你这样涮不行!”
她用热水涮了好几遍,直到一点酒味都没有,才把许新安晾在搪瓷缸子里的水倒了进去,“我看美玲和玉玲上学也不带水。”
“你比这个干嘛?美玲和玉玲平时渴了自己就拿水舀子咕咚咕咚灌凉水,你让聪聪喝凉水啊?”
邓念英不说话了,她家孩子没喝过凉水,不管是许聪聪,还是许明明,甚至都没主动喝过水。她们的奶奶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孩子该渴了,就端着水杯喂到嘴边。
她觉得,许聪聪大概不知道什么是渴。她就没渴过。她奶奶隔一会就给她喝两口。
邓念英灌好水,盖好瓶盖,想了想,又找出毛线系在瓶口,弄成一个提手,这才交给许新安,“给她送过去吧。”
许新安问她:“结实吗这个?”
“我用的是三股线,绑了好几圈呢。”
许新安掂了掂,觉得还是不靠谱,“我还是给她买个水壶得了。这玻璃瓶子万一摔了,怕扎着她。”
邓念英:“……啰里吧嗦的。谁也不知道她突然要去上学啊。”
许新安一手拿着板凳,一手拎着瓶子,又去了育红班。
这回他直接进去了。
许美玲上课不认真,东张西望,率先看到了他。
“聪聪,你爸爸来了。”
许聪聪往门口一看,嘿,还真来了。
她皱着眉头,就想赶人。这里除了老师,全都是小孩,她爸来干嘛?
老师开口了,“你找谁?”
许新安说:“老师,我是许聪聪的爸爸,我给她送板凳和水来了。这水能放你这儿吗?下课的时候再给她喝。放她那儿我怕她不小心把瓶子摔了。”
“好,交给我吧。板凳直接给聪聪就行。”
许聪聪气哼哼的站起来,接过板凳就开始撵人:“你赶紧走吧,别影响我上学。”
许新安:“……”
别说念英了,有时候他都想敲她一下。
“放学跟美玲她们一起回去,别自己走啊。”
“知道了。”
☆
许聪聪直接就适应了育红班的生活。
许新安给她买了个红色鲤鱼造型的塑料水壶,许聪聪每天背着去上学,是整个育红班人人羡慕的小朋友。【八十年代塑料水壶】 最开始的几天,许新安还天天去送她,后来就不用了,她每天和许美玲、许玉玲一块上学放学,人多了,那只大狗也就不叫了。
许聪聪在育红班里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个位数加减,还学会了唱《小螺号》、《小草》、《学习雷锋好榜样》。
她每天蹦蹦跳跳,高兴得不得了,学会了就回家唱,许新安夸她:“唱的真好,一点不跑调,跟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唱的一样好,我那时候老师还让我领唱呢。”
邓念英说:“什么叫跟你一样,分明是跟我一样。她这是随我了!”
许新安不服气:“你连学都没上过,你怎么可能会唱?”
“我没上过学怎么了,我没上过学我照样会唱,我照样算术比你快。能的你!上了几天学臭显摆什么呀?我没上过学就会唱才说明我厉害!”
许聪聪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说:“你们俩唱一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