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买了没几天,老许家又发生了一件事。
许德和许新忠爷俩又打起来了。
秋收过后,许德在家等着许新忠来给他送粮食,结果许新忠迟迟不上门,许德没办法,只好亲自登门去要。结果许新忠说:“之前分家不公平,我要重新分。不然粮食我就不给你。”
许德暴跳如雷,“你跟老子讲什么公平,你又凭什么跟我要公平?你兄弟媳妇干了多少活,你媳妇干了多少,你心里没点数吗?人家多孝顺,你们两口子是什么玩意,你们自己不清楚吗?”
分家以后,这个大儿子一家再也没管过他们老两口任何事。二儿媳妇每天给他们洗衣做饭,伺候得好好的,他们当然偏心,这有什么问题?
但是,任他磨破嘴皮子,骂的嗓子冒烟,许新忠就是不给他粮食,条件只有一个,他要和许新民交换住宅。
说起来,许家族群在村里的地理位置是很好的,位于村子的正中间不说,门口的那条路是全村最宽、修得最好的一条路,是全村唯一的一条柏油路,也是附近几个村子唯一的一条。虽然修的质量不是很好,而且已经被踩得有点坑坑洼洼,不是那么平整了,但是,这条柏油路的牌面还在。只要提到南辛庄街上,指的就是这一条。
这条路是在70年代修的。为什么在这儿修呢?因为南辛庄是附近几个村子里最大的一个,而这条路,原来是一个社员们自动自发聚集的农村大集。
每隔五天,附近的社员会在这里聚集,出售(交换)自家的农副产品。后来,人民公社为人民服务,就把这条路修成了柏油路,大集的规模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多。
后来,经济放开之后,来这个大集卖东西的人越来越多,卖的东西越来越多样化,来赶集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出现了一些职业小摊贩,到处赶集卖东西。
这两年,这些小摊贩已经引起了镇上工商所的注意,每个月都会来大集上收一次税。
小摊贩们对这几个大盖帽简直讨厌极了。
但是没关系,还有让他们更讨厌的。
1988年春天,许新安出了一个馊主意:收服务费。
这些小摊贩在他家门口摆摊,他给他们提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板凳、热水,甚至如果你想吃点热乎的,还能把家里的炉子借给你煮个面。
每个小摊每次收费5毛,收费范围就是自家后院墙到前院墙,谁家的地方谁收。
许新安家的宅基地不算大,一共也就能摆10个小摊,每个大集能收5块钱。当然了,有的小摊贩特别爱讲价,能把价格杀到4毛,那就少收一点。
他这个主意一出,整条街上大集范围内的人家以最快的速度达成了一致,并且坚决立刻开始实施起来。
小贩们一开始还不太乐意,每次收费都得叽叽歪歪扯皮半天,后来就习惯了,而且感觉还不错。他们能喝上热水了,不用自己带板凳了,饿了还能用主家的锅做饭,天气太热的时候能到主家大门洞底下乘凉,有时候看见大盖帽来了,摊子一兜还能进主家去躲一躲。躲过去了,就能省个两三块钱。
以前大集结束了以后要收拾残局、打扫卫生,现在也不用了,主家自己会打扫。
习惯了以后,大家就觉得这样也挺不错。
就这样,住在大集范围内的人家都有了进项,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许新民一家。分家的时候他们没挪窝,依旧和许德住在一个院里,他家范围内的摊位费,自然都进了许新民的口袋。
许新忠为此而眼红,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他想要和许新民交换住宅,由他去收那个摊位费。
许德不同意,许新忠就不给粮食不给钱。
许德带着小儿子和女儿女婿打上门去,从许新忠家里把粮食抢走了。
李云香气急了,开启了骂街技能。每天傍晚就到许德家门口破口大骂,骂的都是许聪聪听不懂的词。
许聪聪问她妈:“什么叫破鞋?”
邓念英:“……”
许聪聪又问:“什么叫有一腿?只有一条腿吗?二爷爷有两条腿呀!”
邓念英:“……”
许聪聪还想问,邓念英赶紧把人拖走了。“别听她胡吣,你这个大婶子,嘴里没一句实话,没一句好话,在那儿瞎编乱造呢。你躲她远点。这就不是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