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锦回家抓了把江米条给许丽霞和许军,笑呵呵地跟俩孩子聊天。她问许丽霞:“你今年没跟美玲她们一起上学,明年该上了吧?”
许丽霞说:“不上,我妈说让我在家看弟弟。”
“不上学怎么行?以后你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不会写,别人骗你你都不知道。我跟你说早上晚上都好,一定要上。”
许丽霞吃着江米条,没有说话。
李云锦又问许军:“你妈妈呢?”
“在家呢。”
“你爸呢?”
“在家呢。”
李云锦说:“你才两岁,还是个小孩,你要多找你妈妈和你爸爸,让他们陪你。换尿布、换衣服、渴了饿了都找他们。你姐姐该上学了。”
有事找爸妈,放过你姐。而且你姐这个年纪,也真的照顾不好你啊!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呢。
她家聪聪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喊人来给她穿衣服,自己都不愿意动手。她儿媳妇嘴上说的厉害,要怎么教孩子,要让她自己干活,不听话就打,结果呢,聪聪一喊人,她颠颠地就进去了,嘴里唠唠叨叨,手上动作不停,受累不讨好!她磨破嘴皮子跟她讲“干得好不如说得好”,也不知道她究竟听进去了多少。
许军说:“她不上学。她是大笨蛋。”
许丽霞就这么听着,也不生气,只是笑呵呵的说了一句,“你才是大笨蛋。”
李云锦把脸一板,问许军:“谁说的?谁教你这么说的?”
“我妈说的。”
“你妈说的不对!你不能这么说你姐姐。你一出生她就照顾你,她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就要负责看着你了,你看看你姐姐,整天连玩的工夫都没有,天天都得带着你,走哪儿都带着你。她为你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你心里得有点数!”
许军:“……”
李云锦说完,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她也是傻了,怎么还跟一个两岁的孩子较上劲了。
周围的邻居听见李云锦和俩孩子聊天,也都凑过来说了几句,无非就是劝许丽霞不要管太多,有些事不是她该干的,也教育许军不要当白眼狼,多记着点姐姐的好。至于这姐弟俩能不能听进去,那就不知道了。
☆
1989年1月7日,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这一天,许三妮出嫁。
原来许义想让她在88年12月份出嫁的,但是翻遍了万年历,发现这个月没有什么好日子,就把时间推到了1989年。
对农村人而言,还没过年,就依然是1988年。至于元旦,对南辛庄人来说,都不算个正经节日。
许三妮出嫁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
许聪聪大惑不解,不是说结婚是喜事吗?她为什么哭?
不懂就问,邓念英说:“出嫁出嫁,先出后嫁,她要离开自己家了,那还不哭啊?”
对于大姑娘来说,嫁了人,她其实就没有自己的家了。只有娘家和婆家。娘家成了亲戚,至于婆家,那得看运气。有的人运气好,遇上个好婆家,那婆家就是自己家,有的人运气差,以后的日子就会过得鸡飞狗跳,婆家就始终是婆家,不是她自己的家。
一个人,要离开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要融入一个陌生的家庭,和一群陌生人打交道,谁能不忐忑、谁能不哭呢?
都说新娘子哭是因为舍不得父母,要她说,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她是为自己哭呢!为自己那不知道好坏的未来哭。
许聪聪还是不理解,“她不能回来了吗?”
“能回来,但是回来就是回娘家。是走亲戚。家里没她的地方了。”
“就像你回姥姥家一样吗?”
“嗯。”
许聪聪眨了眨眼睛,没再问。她现在还不能真正理解这些。当然了,就像她妈评价的那样,这孩子也确实有点没心没肺。
而且,她也没有这个烦恼,她有房间,而且相信自己永远都有房间。
许三妮的出嫁排场还可以。新郎官是请了拖拉机来接亲的,新娘这边,除了许新安这辆拖拉机,许新建还请来了大队的拖拉机,一辆拉嫁妆,另一辆拉着去吃喜酒的娘家人和街坊邻居们。
许聪聪和许明明爬到新郎那边来接新娘的拖拉机上,许聪聪跟新郎官说:“三妮姑父,让一让。”
罗亮:“……”